近期社会上的议论比较多,工程院也非常重视,决定开展调查研究,就当前有关院士制度中如何改进做一些工作。在此之前,工程院给全体院士寄发了关于院士队伍状况的调查问卷,也收到了300多位院士的反馈意见,但我们还是想当面听取院士们的看法,听一听与院士工作有关的科委和人事部门的意见,了解有关的情况,提出一些改进意见。我这次是带队到重庆、成都两地来调研院士队伍的状况,其他院领导也分别带队到院士比较集中的地区进行调研工作。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不要有顾虑,回去以后,我们把大家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分析,向主席团汇报,为这次院士大会提供基本素材,供大家讨论。
在座谈中大家都很坦率的交换了意见,让我们了解了很多情况,这对工程院如何建设好院士队伍,如何决策是非常有用的。昨天在与重庆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座谈会上,大家对院士们在当地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非常肯定和高度评价,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院士们的照顾也非常细致和厚待。结合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我想谈几点体会和想法:
1、“院士制度”不可动摇。实际上,工程院自成立以来,这方面的工作就不停地在做,不断的完善,院士增选过程也是在不断的改进。但在前一段时间,尤其是去年秋天开始,社会上对此问题比较关注,也出现过比较极端的言论,对“院士制度”和“院士作用”产生质疑和“炒作”,有的甚至要求取消“院士制度”。大家知道,工程院在不同场合都提出了我们的说法,我在2005年新当选院士新闻发布会上就讲过,“院士制度”不可动摇。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如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载人航天等,还有在农业、钢铁、信息、桥梁等各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世界上许多重大工程都集中在中国,举世瞩目,这是一大批科技专家努力拼搏和兢兢业业工作的成果,也反映了院士们的总体面貌,应该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当然,任何一种制度都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但“院士制度”不可动摇。
2、切实把好院士“入口”关。刚才大家都认为把院士队伍建设好的关键是要把好院士“入口”关,我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在当前社会浮躁、人际关系甚至不正之风的影响下,很难避免有不太理想的人进入到院士队伍,但总体上估计还是好的,大家都兢兢业业的作了许多工作。关于“院士年轻化”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有的说得很难听,说院士们无创造性,吃老本等等,但实践证明,成才是有规律的,科研成果是需要有相当的经验积累和时间沉淀才能得到社会的公认,当选院士是对过去自己取得的成就的认可;在把握一些宏观性、战略性、综合性等大的问题上,需要有经验丰富的老院士、老专家发挥作用。至于大家提的一些关于院士增选具体问题,如增选和院士大会年限、院士总量的控制程度和增选办法改进意见等,不是工程院一家的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要广泛收集归纳各方面意见,考虑权衡各种因素。大家的意见和反映,我们回去作为研究的基础。
3、院士生活与待遇。 目前,许多人认为院士享受了超常的待遇,实际上,通过我们的了解,院士们所做的贡献大大高过院士所得的报酬。大部分院士都非常廉洁自律、淡泊名利、勇于奉献,年收入大多在10万-20万之间,有的甚至还低于10万。我很同意院士的意见,这不是院士个人的问题,是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社会地位、贡献和尊重的体现。至于正常的兼职问题,我们不反对,这对社会和国家发展是有益的,所得报酬也是应该的,但我们不赞成不做具体工作、拿报酬不干事和待遇超过劳动价值的兼职。
最后,感谢各位院士百忙之中参加会议!感谢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