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工程院要闻
刘守仁:一只羊一辈子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5-06-10

【 字号   】

来源:新华网 2015年06月05日

 

刘守仁院士坚持在科研一线与学生们一起工作(5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新华网乌鲁木齐6月5日电(记者吴丹妮、蔡国栋)时间回到1968年,地点:北京农业展览馆。标注着“军垦细毛羊”的展台引来众人“围观”。展台上的羊不仅体型壮硕且羊毛质优,一时间引起巨大反响。

 

    中国拥有属于自己的细毛羊了!细毛羊育种界培育新品种需要100年左右时间,而刘守仁领衔的中国科研组只用了13年!

 

    刘守仁,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名誉院长,被誉为“中国军垦细毛羊之父”。

 

    “有一天发觉动物粪便是香甜的,你才学到真技术”

 

    1955年,21岁的刘守仁从南京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学成毕业。江南水乡,风光旖旎,这一切没能留住他。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他头也没回地奔向了天山北麓的塞外牧场,随同成千上万热血的农垦科技人一起,汇入天山南北数百万拓荒铁流中,为新中国的屯垦戍边事业种下科技兴边的种子。

 

    “那时候咱们国家急需好羊毛,哪能等上100年!”眼前,已是耄耋之年的刘守仁思路清晰地对记者说。

 

    上个世纪中叶的中国,能够用作纺织毛料的细羊毛一直依赖国外进口。原因说起来也简单——没有能够量产细毛的细毛羊。

 

    新疆石河子市紫泥泉种羊场,这就是当初刘守仁头也没回扎进的地方。那时,牧民几千,绵羊上万。可看看种羊场里的羊——绝大多数都是个体小、毛粗色杂的哈萨克羊。这种绵羊虽然耐高寒、耐粗饲、能登山越岭,但羊毛只能搓绳擀毡并且产量很低,无法纺织成高档次的毛料制品。

 

    初到这里的刘守仁,来不及欣赏天山脚下的美丽风光,就开始打起细毛羊的主意。因为,当时的纺织工业部向全国牧区提出的一道严峻课题——国家急需工业用细羊毛,中国要培育自己的细毛羊。

 

    那时的紫泥泉高价从苏联购进几只用来育种的阿尔泰细毛羊,他想把阿尔泰细毛羊的皮毛“披”在土种哈萨克羊的身上。

 

    “刚开始搞细毛羊的时候,死亡率最高达到过70%,那场面太惨。”刘守仁清晰地回忆道。

 

    因为饲料不够,又盲目追求产冬羔,刚开始培育细毛羊时,紫泥泉里的许多小羊羔被饿死或冻死,焦急的刘守仁虚心请教种羊场里的老牧工。

 

    “你们和老天爷对着干,所以你们的羊羔要死。”这是老牧工哈赛音甩给刘守仁的原话,毫不留情面却一下点醒了他。四月的产羔偏要移到元月,这有悖自然与科学规律。刘守仁冷静下来,他想起大学期间一位老师的话:“有一天你发觉动物的粪便是香甜的,你才算是学到真技术。”在重新思考育种过程的同时,他开始向当地牧民拜师学艺。

 

    哈萨克老牧工苏鲁唐就是当年刘守仁的师父之一。为了学到真本事,刘守仁干脆就住在苏鲁唐家里。白天,他早早就起床跟着苏鲁唐举鞭放牧,到了晚上,他跟着一起打更熬夜,赶上产羔季就整宿蹲在羊圈里帮忙接生,甚至把刚出生的小羊羔放进自己的被窝里排胎粪。

 

    与牧民和羊群朝夕相处让刘守仁彻底爱上了紫泥泉,爱上了天山脚下这片土地,他成了地地道道的天山牧民。

 

81岁的刘守仁院士(左)依然坚持在科研现场查看绵羊品质(5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采访手记:一辈子只为干好一件事

 

    刘守仁说:“我的学生不必像我那样学会放羊,但是他一定要有吃苦的精神。一句话,老老实实做事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