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工程院要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来源:办公厅宣传处   发表时间:2016-04-18

【 字号   】

来源:《求是》 作者:中国工程院党组 日期:2016年04月15日

 

    核心要点:

 

    ■创新要素在全球加速流动,向少数创新中心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这势必对国际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无不寄托着现代中国人对于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渴望,无不彰显党和政府对于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最关键的是要把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科学研判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超前规划布局,切实加大投入,抢占先机,努力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要始终抓住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这个关键,特别是实现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工程化产业化,把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驱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中国工程院党组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论述的丰富内涵,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强国作出贡献。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

 

    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创新要素在全球加速流动,向少数创新中心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这势必对国际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一方面,我国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历史上,我们曾长期位居世界经济大国之列,但由于技术落后和工业化水平低,近代以来屡屡被经济总量远不如我们的国家打败。中国近代史上落后挨打的根子就是技术落后、制度落后。当前,我国创新能力依然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是对历史经验教训和现实情况深刻研判后作出的重大部署。

 

    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加紧谋划部署科技创新发展,抢占科技发展先机。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密切跟踪、迎头赶上。而中国的现代化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比如德国已经实现了工业1.0、2.0、3.0,正在向工业4.0迈进。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如果我们不抓住这次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就算实现了工业化,还是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另一方面,我国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我国进入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和发达国家在把握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上的机会几乎是均等的,这为我们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提供了可能。只要我们抓住机遇,通过掌握新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大力推进工业2.0、3.0、4.0并行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就有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追赶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大大加快我国工业现代化的进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是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的客观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只是跟在别人后面追赶,不能搞出别人没有的一招鲜,最终还是要受制于人。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赛跑,谁见事早、动作快,谁就能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机会稍纵即逝,新赛场、新规则是我们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一旦错失我们又会重新陷入产业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被动局面。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回望历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独立自主地建立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从一穷二白成长为科技大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中国的崛起正在深刻改变世界科技格局。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无不寄托着现代中国人对于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渴望,无不彰显党和政府对于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充分运用“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法宝,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速铁路、北斗导航、超级计算机、载人深潜、特高压输电、先进核电、国产大飞机等工程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制造龙头企业。这些伟大科技成就的取得,凝结着无数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是中国特色科技举国体制的成功典范。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比如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中,我国操作系统、核心芯片等关键技术瓶颈仍未根本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制造—加工—组装”环节,在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等环节缺乏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科技领域是一个无形的竞技场,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也是市场换不来的。如果这些技术不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就会受制于人,丧失发展的主动权。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最关键的是要把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科学研判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超前规划布局,切实加大投入,抢占先机,努力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三、工程化产业化是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而工程化、产业化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和重点所在。

 

    工程科技承担着把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大任务,是科学技术改变世界的直接工具,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科技创新成果只有完成工程化并面向市场实现产业化,才能真正转化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如果错失,就会丧失发展的主动权。例如,曾经居于传统胶片行业全球垄断地位的柯达公司,早在1975年就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但由于战略性决策失误,没能将这一技术创新成果及时工程化产业化,错失产业转型升级的良机,随着传统胶片产业被数字化技术所颠覆,柯达公司破产。

 

    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要始终抓住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这个关键,特别是实现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工程化产业化,把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驱动力。要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靠创新培育发展高端产业,积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带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要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推动实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新动力,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四、必须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目前,我国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才队伍规模世界第一,但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构性不足的矛盾突出,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同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

 

    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更加注重培养、用好、吸引各类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强化激励机制,给予科技人员更多的利益回报和精神鼓励;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和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创新作用,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长期以来,广大院士胸怀报国为民的理想追求,发扬不懈创新的科学精神,秉持淡泊名利的品德风范,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勇攀科学技术高峰,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防建设和优化国家决策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国家工程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中国工程院切实加强院士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院士领军作用。广大院士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攻克了诸多工程科技难题,为推动我国科技水平提升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了引领和表率作用。同时,中国工程院积极发挥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的重要作用,组织广大院士,围绕事关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开展战略咨询研究,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

 

    时代既赋予中国发展兴盛的历史机遇,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中国工程院党组将紧紧依靠广大院士和工程科技工作者,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奋发图强,勇于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