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工程院要闻
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工程科技大有作为

来源:办公厅宣传处(新闻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9-05-06

【 字号   】

作者:李晓红    来源:《人民日报》(2019年05月06日 11版)

 

    “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穿越两千年的文明熠熠生辉。共建“一带一路”是古丝绸之路精神的延续,承载着各国人民的共同发展愿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发动机,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同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正在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连点成线到面,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支持。上天、巡地、跨海,工程科技支撑了“一带一路”沿线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勘察、设计、建造和运营,解决了众多复杂的技术难题,助推了各国经济发展,为沿线国家共享发展成果,打造甘苦与共、命运相连的发展共同体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自主研发不同轨距铁路自动变轨技术,全面支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轨距铁路间的互联互通。从“天鲸号”到“天鲲号”,中国疏浚重器扬帆远航,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道疏浚和围海造陆建设提供了全面支撑。中国信息通信技术支撑了沿线12个国家的陆海缆及骨干网建设,建成34条跨境陆缆和6条海缆。北斗系统已覆盖了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交通运输、土地规划、精细农业等社会民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陆上复杂常规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发电技术和超、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等工程科技项目实现与沿线30多个国家的有效对接。俄罗斯原油经中国石油管道公司漠河首站顺利进入中俄原油管道二线,这是中国石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巩固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项目和典范成果,这一工程正成为中国管道建设史上的一张“创新名片”。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113个国家认可使用针灸。工程科技领域的特色技术、优势技术得到沿线国家认可。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一带一路”建设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沿线各国处于不同的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禀赋各异。粮食不足、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疾病困扰等诸多全球性难题,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中,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共享工程科技成果是破解共同挑战、推动共同发展、促进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中国工程院作为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同“一带一路”沿线32个国家开展合作,构建起了“一带一路”国际工程科技合作基本框架。目前已有近100位工程院院士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研究中,为发挥工程科技支撑作用贡献了智慧与力量。中国工程院将携手中国工程科技界,充分发挥国家高端智库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发挥跨领域的学科优势和院士群体智力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与相关国家合作开展重大工程科技攻关,促进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加强工程科技人文交流,推进工程技术标准互认和接轨。

 

    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让工程科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有作为、大显身手,发挥更大更强的支撑作用,不仅让天相连、地相接、海相融,更让心相通,助推“一带一路”成为创新之路,让“一带一路”成果惠及沿线各国,让工程造福人类、科技引领未来!

 

    ——支撑交通联通。继续发挥我国在铁路、公路、海路、空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优势,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促进沿线国家规划对接和标准对接,着力推动陆海空综合交通的互联互通。突破“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对复杂环境和地质条件的绿色建造、“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海洋灾害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技术瓶颈,支撑“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向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方向发展。

 

    ——保障能源安全。继续发挥我国在常规油气、煤电、水电、新能源开发以及远距离大规模输电方面的技术优势,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跨国能源通道建设,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源电网投资和建设合作。加强海洋工程、高端电力装备、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利用等技术研发,促进和改善“一带一路”沿线整体和各自国家的能源安全。

 

    ——保障粮食安全。针对各国资源禀赋,促进研发与当地环境气候相适应的作物新品种,推动作物新品种培育与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畜禽健康养殖技术、农机技术、加工及可持续发展技术等推广应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善区域与各自国家的粮食安全。

 

    ——促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继续发挥我国在信息基础设施和设备制造方面优势,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提升网络质量和安全可靠性,提高互联网在沿线国家的可用性和可负担性。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应用和智慧城市建设,助推沿线不发达国家发展和建设5G及下一代互联网,缩小数字鸿沟。建设设施齐全、服务高效的“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提高陆海空天网络信息服务能力,推进北斗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连续稳定、精确可靠、无缝覆盖的时空服务。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环境监测、环境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与设备的示范应用和推广,推动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示范工程,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智慧环境网络和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提高沿线国家生态环境治理效率和水平,全面支撑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改善医疗服务。中医药兼具人文与医学科学的多重属性,促进中医药知识、资源、技术等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方法和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应用和传播。推进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构建,进一步增进中医药的国际认同,以中医药文化为载体,促进与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促进共同防治重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有关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和应急医疗救助,提高共同应对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丝路精神穿越千年,秉承着开放与合作,凝聚着发展和共识,承载着各国人民共同的愿望,我们愿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努力,一起奏响气势恢宏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交响曲!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

 

    原文: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9-05/06/nw.D110000renmrb_20190506_1-11.htm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