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06-11 07:34:45
编者按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持续激励着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光明智库继续邀请四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围绕总书记关于“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的重要指示精神,解读阐释、畅谈感受。
江西南昌第六医院公共卫生科的医生在为居民送药、送诊上门。新华社发
5月26日,在位于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医学院,两名来自中国的博士后在做实验。新华社发
中西医结合,助力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体系
作者: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郭红松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数千年来,中医药在维护健康、防治疾病中表现优异,尤其是近些年来,中医药在防治SARS、禽流感等流行病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使医学界更加相信,虽然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存在着明显差异,但两者有机结合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我国用了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迅速控制住了疫情,并降低了新冠肺炎致死率,这与中医药的早期介入和全程参与是分不开的,成为这次我国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医学界的一场大考,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没有完全相同的先例可循。几千年来,中医药有数百次应对疫病的成功经验,以及较为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能够根据不明原因疫病的临床特点,通过核心病机分析确定治疗原则,迅速制定并实施有效方案。根据中医理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们及时总结和优化临床经验,形成覆盖医学观察期、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全过程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在阻断病情发展、降低病亡率、提高治愈率、促进机体康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北中医药使用率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超过了90%。
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实践再次证明,中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中医药早介入、早使用,能有效阻断轻症转为重症,促进病人康复。中医接管的武汉江夏方舱医院564例患者中,无1例转为重症。二是中医药救治应当有自己的阵地,方能显身手。此次武汉保卫战,国家中医药局历史上首次成建制派出国家中医医疗队,接管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重症病区,探索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的系统方案。三是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全程联合巡诊和查房,发挥了中医药和西医药优势互补的作用,显著提高了重症救治效果。四是坚持临床科研一体化,坚持以疗效为导向,边临床边研究,快速筛选出了临床疗效确切的“三药三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和胶囊、血必净注射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
坦诚地说,中医药在充分发挥疫病防治独特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中医药在我国疾控体系中基本缺位,参与公共卫生应急响应机制还不畅通,中医院的基本建设、条件设施、人才储备等还不适应传染病防控需要,中医药疫病理论研究和科研基础薄弱,缺少临床专科和医学中心,全行业没有P3实验室等。
因此,中医药未来发展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针对行业短板开展以下工作:中医药继承古典医籍中的精华是创新发展的根本,应当结合现代技术加强系统梳理和挖掘工作;中医药创新发展离不开科研支撑,尤其需要在循证医学理念下生产科学证据,指导临床实践;研发一批确有疗效、安全性好的现代中药;鉴于中医药独特的理论特性,创新适合于中医药特点的临床评价方法和中药审评审批机制,开拓原创标准研究;尽快启动中医药重大装备研制专项研究,这将是中医药发展的助推器;中医药具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应当加强和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全面覆盖全民健康需求;中医药应急和救治能力有待提高,应加强常态化中医药应急处理能力和人才培养,加强重症、ICU科室建设,建设高水平的疫病防治学科。
履行战疫责任使命,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作者:陈薇(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郭红松绘
习近平主席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习近平主席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对战疫经验作出总结,对健全相关体制机制作出科学部署,对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提出明确要求。我作为14名特邀专家之一,现场聆听了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感受很深。
一是感到十分振奋。今年3月2日,习主席专程到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考察,强调要充分发挥突击队和主力军作用,尽快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药物、检测试剂,全力满足抗击疫情需要。这次座谈会上,习主席又提出“要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的殷切期望,使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二是感到责任重大。习主席在座谈会上阐述了科学发展、技术创新对战胜大灾大疫的重要意义。作为军事科研工作者,贯彻习主席的战略意图、落实习主席的指示要求,是必须履行好的职责使命。在武汉抗疫期间,我们以最坏打算做最充分方案,坚持最长期奋战,充分发挥科技对战疫的支撑作用。
核酸检测是有效防疫的关键技术支撑。抵达武汉后,我们一天内就完成帐篷式负压实验室和检测平台搭建,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形成了日检1000人份的核酸检测能力。
为加快推进科研与临床有效融合,开展病原学、免疫学、空气动力学等研究,我们快速建立了“核酸检测—抗体筛查—多重病原检测”的精准鉴定模式,在定点医院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和治愈率。
疫苗是终结新冠病毒最有力的科技武器。3月16日,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最早启动临床试验,研制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月22日,《柳叶刀》公布了我们的疫苗研制成果,这是世界首个新冠疫苗人体试验结果。6月2日,为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抗击新冠肺炎技术共享库”号召,我们申请对疫苗相关专利进行首次公开,包括最核心疫苗基因序列。
三是感到义不容辞。习主席指出,“要深化科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科研队伍,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军事科研机构在改革调整中瞄准生物安全领域学科交叉的特点,积极引入自动化、物理学、信息安全、应用化学、工程力学等专业人才,搭建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梯队,为推进重大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团队和平台。
3月6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医护人员护送一名刚做完CT检查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上负压救护车。新华社发
从法律上完善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措施
作者:丛斌,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
郭红松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针对性地推进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法律修改和制定工作,健全权责明确、程序规范、执行有力的疫情防控执法机制,进一步从法律上完善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措施,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和部门、行政机关和专业机构的职责”。
2013年传染病防治法修法以来,全国甲乙类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227/10万和1.8/10万以下,传染病防控制度体系不断健全,传染病防治条件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但传染病防治法还存在一些立法缺陷,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修改传染病防治法指明了方向。
有感于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就传染病防治法的修改工作提出一些思考。
目前传染病防治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致包括以下六点:一是该法第三条关于传染病分类的规定不够科学合理,没有为疫情防控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需要修改完善。二是疫情信息报告制度中间环节过多,容易贻误战机。三是信息发布主体职权不明。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疫情信息公布的主体规定不一致,给疫情初期防控带来诸多困扰。四是对各行政部门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规定不清晰,影响了疫情防控的组织动员能力发挥,并容易导致各种矛盾。五是法律责任规定不细化,部分条款存在处罚过轻、违法成本低、警示作用不强的问题。六是该法仍以治疗投入为主,尚未把预防放在应有的位置,使防疫部门防疫能力不足。
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才能有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与生命。修改传染病防治法,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在修法时要充分体现传染病防控的三个基本原则,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让公众知晓在疫情防控期间国家采取隔离、封闭、防人群聚集措施的科学意义和目的。
第二,建立健全有关疫情信息采集、传递、公布制度的详细规定。信息采集包括病原体科研信息、临床接诊治疗信息、动物疫情信息、公民个人报告纰漏的有关疫情信息;信息传递包括直接传递和逐级层递两种机制;信息公开包括国际公开和国内公开。
第三,建立疫情期间社会组织动员的有关规定。应设专章详细规定疫情期间的各级政府职责、人力物力财力的组织调配制度及机制、社会动员及资源配置的方式等。
第四,建立未知重大新发传染病救治程序的规定。制定感染早期、中期、晚期的不同治疗原则,规定应采取现代医学、传统医学及中西医结合并用的治疗方法。
第五,建立未知重大新发传染病关键科学问题及疫苗、新药、特药的研发制度规定。对未知重大新发传染病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的破解是有效防控疫情的基石,包括病原体的基因结构和表征结构特征、传播方式、病原体自然环境的活性变化规律、及时尸体解剖揭示病原体致病机制、特效药物筛选和研发、疫苗研发及临床实验等。对这些问题和项目的研究应集中力量,明确研究团队、研究支持、研究方向。
第六,要加大疫情防控的保障措施,制定奖励与惩罚制度的可行性详细条款。
加强国际合作,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作者:刘德培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科学院组织共同主席、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共同主席)
郭红松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继续履行国际义务,发挥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作用,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一场特殊的专家学者座谈会。总书记站在国家整体战略高度,着眼于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深刻总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经验教训,精辟阐明卫生健康事业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系统论述了事关人民安全和健康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工程院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国家高端智库专业性作用和院士专家专业优势,在疫情形势分析、防控策略完善、传染控制、疾病诊治、疫苗药物研发、科技攻关、国际合作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众多院士专家亲赴抗疫一线,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应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挑战的过程中,我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密切同世界卫生组织(WHO)沟通合作,及时共享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主动同国际社会分享疫情和病毒信息,组织院士专家交流有关抗疫经验,派遣多批多支援外医疗队,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和技术援助。
为了携手抗击疫情,中国工程院积极加强与WHO、国际科学院组织(IAP)、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IAP-H)、法国医学科学院、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等有关国家工程院、医学科学院以及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和联合项目研究,推动医学高端技术和人才走出去、引进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共同应对人类面对的重大挑战。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严峻态势,中国工程院在相关多边机制中加强作为,积极促进院士专家参与有关国际活动,强化议题设置和规则制定权;支持发布《呼吁全球加强团结以应对COVID-19大流行声明》,支持联合国、WHO的相关举措;动员国际社会加强政策协调,特别是帮助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做好防范和应对准备。
为增进抗疫国际合作,中国工程院着重开展了如下工作:
对外分享我国相关经验。向IAP提供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经验知识库”以及“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英文材料,展现对疫情的认识和最新的诊疗方案。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王辰院士等积极连线美国、厄瓜多尔、新加坡、西班牙、意大利,积极和全球分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王辰院士及团队在《柳叶刀》上发表有关方舱医院的论文,交流推广防控做法与经验。整理了张伯礼院士介绍的利用传统医药对病患进行救治的情况,对外展示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起到的独特作用。
积极推荐专家,联合抗疫。推荐钟南山院士、王辰院士担任IAP疫情防控咨询委员会核心成员,分享抗疫经验,回应国际关切。
发挥双多边交流与合作在抗击疫情中的作用。积极利用国际工程科技组织平台,与英、美、德、澳、瑞典等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CAETS)重点成员工程院、欧洲应用科学技术和工程院理事会(Euro-CASE)分享抗击疫情相关经验,其中包括王辰院士提出的“方舱医院”举措、陈建峰院士团队的口罩再利用技术、程京院士团队的检测技术等,以及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对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法等相关信息。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排除干扰,敢于担当,与国际社会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金振娅、李晓、王斯敏)
原文:https://wap.gmdaily.cn/article/5be33d0d95f844a6bc0a96ca95897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