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加强技术创新能力促进航空航天工业发展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2004年3月10日,第十三期院士沙龙——“利用上海高科技配套基础进一步发展航空航天工业”在科学会堂思南楼举行。沙龙由著名气象卫星专家孟执中院士主持。来自航天、中科院、高校等单位的从事火箭、制造、材料、遥感和制导等领域的25位院士、专家参加了沙龙。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副总设计师施金苗做的《新形势下,促进上海航空航天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的主题报告作为沙龙的开场。
    航空航天工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国防实力。在过去的50年,上海就一直是我国航天工业的重要技术攻关基地。我国的第一枚深空火箭、风暴一号、长征二号丁和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均是由上海总抓研制的;在我国的火箭、卫星和飞船上有许多材料、器件及关键部件也均是由上海配套研发的。
    航空航天工业是一种技术密集程度极高的大协作、大集成行业,它的发展与材料、动力、无线电通讯、测量、遥感等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上海在其中的很多学科拥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往往由于隶属关系不同而造成“各自为政”,信息不畅等,无法将现有科技优势力量充分利用起来。专家们希望地方政府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参与航空航天工业的重要配套工程的研发,形成由政府牵头的协作协调网络,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支撑重大攻关项目。
    继“神五”成功发射以后,“神舟”六号、“嫦娥工程”陆续上马。这些大工程中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需要一大批理论知识扎实、创新意识强的中青年科技人才,与会专家们希望航空航天系统、科研机构与高校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培养科技人才,构筑人才高地,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年龄结构合理的航空航天科技队伍。
    院士、专家们认为,航空航天工业中的许多先进技术经过一定的改制即能投放民用市场,比如远程通讯技术可以用于卫星通讯、卫星电话;定位技术可以用于出租车或救护车定位等,这些技 术在民用市场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将航空航天工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军转民”,加快航空航天工业的市场机制运作步伐,产生更多经济效益,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上海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应抓住科教兴市战略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机遇,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抓手,实现国防科技和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
    沙龙在轻松、热烈的气氛下进行,共有11位院士、专家踊跃发言。与会专家们希望在上海能有一个使航空航天系统与其它科研单位专家之间、不同学科领域专家之间交流的平台与信息沟通的机制,促进上海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