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2002年我院香山科学会议情况综述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香山科学会议于1993年正式创办,现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工程院、教育部、解放军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联合主办。其宗旨是创造宽松学术交流环境,弘扬学术自由讨论精神,面向科学前沿,面向科学未来,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推进整体性综合研究,启迪创新思维,促进知识创新。香山科学会议的主题是研讨基础研究的科学前沿问题和我国重大工程技术领域中的科学问题。
  我院香山科学会议的组织程序是由院士向学部常委会提出需要以香山科学会议的组织形式进行研究探讨的学术主题,各学部常委会对学术主题进行审议,确定提交香山科学会议的学术主题,由研究室汇总交香山科学会议秘书处,经香山科学会议理事会讨论通过后统一安排会期,并组织落实。根据我院2002年的计划,经各学部常委会研究审议,共提出了四个研究主题,香山科学会议秘书处积极配合安排,分别与4月、6月(两次)、12月召开了四次学术讨论会,近170位院士、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参加研讨。主题分别是:卫星导航星载原子钟与同步技术;21世纪的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与科学;高超声速技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利用生态化和生态工业系统。
  “卫星导航星载原子钟与同步技术”学术讨论会由宋健、陆建勋、童铠院士和王义遒教授共同担任会议的执行主席,近60位院士、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宗旨是通过充分的学术交流,以“星载原子钟”为核心,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对星载原子钟与时间同步技术需求、星载原子频率标准发展途径、星地时间同步及标准等方面的科学技术问题。
  通过报告和讨论,与会代表提高了对发展卫星导航系统和星载原子钟重要性的认识;对星载原子钟的研制途径达到了共识;明确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1世纪的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与科学”学术讨论会由柳百成、阮雪榆、胡正寰院士任会议执行主席。40余位院士、专家及学者参加了会议。
  柳百成院士和阮雪榆院士分别作了题为“21世纪的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与科学”、“21世纪数字化塑性成形技术与科学”的主题评述报告,展示了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与科学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会议主要围绕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技术进步、材料成形加工技术新方法(工艺)与新技术、材料成形加工过程的多尺度、多学科模拟仿真以及材料成形加工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制造4个中心议题进行了多方位的交流和自由讨论,深入分析了材料加工技术与科学的共性课题,探讨了学科发展前沿以及我国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与科学繁荣与发展的可能机会。
  经过讨论与交流,与会者就制造业和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地位、作用,以及相关技术与科学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其挑战性课题等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与会专家学者指出,铸造、锻造、焊接等材料加工技术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技术。材料成形加工是汽车、电力、石化、造船、机械等支柱产业的基础,新一代材料加工技术也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四要素中极为关键的一个要素,也是促进新材料研究、开发、应用和产业化的决定因素。
  与会者认为,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基础,没有强大的制造业永远成不了经济强国。面对市场经济、参与全球竞争,在振兴制造业的同时,国家必须加强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
  “高超声速技术持续发展战略”学术讨论会由庄逢甘、顾诵芬、闵桂荣院士任会议主席。来自全国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讨论会。会议的中心议题为我国国家安全的需求,高超声速技术发展战略与需求背景分析;高超声速技术的发展途径与关键技术;我国开展高超声速技术研究发展的条件评估等问题。
  大部分与会专家认为,应采取有限目标,分阶段突出重点,由高超声速导弹、一次使用高超声速飞行平台、天地往返运载器与高超声速飞机逐步升级的方式实施。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从二十一世纪我国国防需求出发,特别是武力统一中国成为必要时对付外国的武力介入,以及和平利用空间、开发太空资源,发展我国高超技术已成为一项必要的、紧迫的任务。
  与会专家就目前我国发展高超声速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资源利用生态化和生态工业系统”学术讨论会由金涌、张懿、王静康院士和滕藤教授担任执行主席,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24个单位的42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会议的中心议题为:资源生态化利用的化学和生化过程基础;资源生态化利用的过程工程基础;生态工业系统的集成与优化。
  与会专家从不同的学科基础以及应用研究的角度对资源利用生态化研究的国际进展,国内目前拥有的技术基础,相关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以及中国工业转型时期开展资源利用生态化和生态工业系统研究的意义、必要性、可能性和迫切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通过这次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追求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只有把现有的工业经济单向发展模式改造成为拟生态的循环经济模式,才有可能解决人类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本次会议是国内第一次把化工、环境、生态和经济等相关领域的学者聚集到一起,讨论资源利用生态化和生态工业系统这一跨领域的与基础应用研究相结合的会议。
  与会专家强烈呼吁,资源利用生态化研究事关重大,是一项涉及国家资源和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的科学研究计划,是涉及新世纪众多学科交叉的前沿技术,反映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需求。对于传统工业的转型,发展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十分重要。资源利用生态化对西方发达国家或许是锦上天花的事情,但对中国确是雪中送炭。这一研究计划的实施应由国家立项,以体现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关注的国家意志。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资源利用生态化研究将是一个大型的科学研究工程,涉及到一系列富有挑战性前沿科学问题和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需要多学科的联合攻关。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