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主办的第七期院士沙龙“中国的工业工程——历史回顾、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2003年3月7日在科学会堂思南楼举行。来自上海交大等高校、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公司的专家、企业家以及政府有关部门领导近30人参加了沙龙。本次沙龙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翁史烈发起,郭重庆院士和上海交大工业工程系胡宗武教授共同主持召开,饶芳权院士、姚福生院士出席沙龙。
上海交大工业工程系教授江志斌作“工业工程与上海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主题发言,简要介绍了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IE)从17世纪历经萌芽期、创建期、发展期、直到创新期的整个发展历程。特别是介绍了IE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受到的重视和发展情况。例如在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史就是IE的发展史,IE和美国的制造业相互推进共同发展,如今,IE不仅在整个制造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更是多方渗透到服务业,包括民航、通讯、饭店、商场、银行、医疗及物业管理等行业。1990年美国的IE工程师已经占各类工程师总数的8.9%。IE在日本也是企业依托的主要技术之一。在我国台湾地区,在工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形态的过程中,IE在近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增长中起了重要的角色。台湾的IE教育从1963年成立科系以来,到2002年共有73个科系,教师总数有807人,学生总数达34890人。平均每年可提供6590位IE人员投入产业界。由此可见,IE的研究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和管理水平。
同济大学郭重庆院士谈了“中国工业工程的定位及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理解和看法,认为IE的内涵在于,要有判断地综合利用人类在社会发展和科技实践中获得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提出一个能经济地利用劳力、资本和知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以期实现预期目标的一种学科,其精华就是要使企业低成本、零缺陷。而MBA的精华则是贴近客户、善待员工。如今MBA与IE的完美结合已成为世界企业共同追求的经营理念。他向与会代表提供了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中国制造业当前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他认为中国的IE出路不在于理论,而在实证。如今IE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上海的“四个中心”建设、国际制造业向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转移、市政府科教兴市发展战略以及2010年的世博会等,这一切都有赖于IE的应用。因此,IE也将在上海得到迅猛的发展。IE工程师们应到企业去总结案例,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制造模式。
与会专家都认为,IE在国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发展迟缓。例如:我国某些大型企业在硬件装备水平上已经超过韩国达到日本,但在效率上却无法与日韩相同企业相比较。上海
的GDP要进一步提高,必须依靠科教兴市,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而IE就是华山一条路的铁链。
专家、企业家们一致认为要为IE呼吁,并建议:
1.开展工业工程宣传工作
利用各种有效途径、方法、形式进行工业工程普及性宣传。
2.加快IE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在1-2所高校设立市级IE重点学科,加紧IE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大力发展包括第二学位的IE继续教育,满足上海市IE人才的需求,建立与完善IE工程师资格认证体系。
3.支持IE学科研究
依托高校或大型企业建立上海工业工程研究院,作为上海IE研究与技术开发基地,采取政府资助与企业自筹的方式设立上海IE基础研究计划及应用研究攻关计划。
4.推广IE在制造业及其他领域的应用
推进IE在服务业的应用,提高服务业效率、效益、服务质量。
在政府管理部门推行IE,提高政府决策水平、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水平。
利用IE为世博会解决系统规划与优化、经济技术性分析、资源优化配置、服务流程优化设计、物流人流控制、系统仿真与分析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