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24日,由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山东省科技厅主办的中国聚氨酯产业技术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7名院士和来自科技部、山东省科技厅、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石油化工协会、国家质检总局、总装备部以及中国异氰酸酯产品及下游产品生产企业的70多名领导和专家围绕中国聚氨酯产业技术发展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研讨,对中国民族聚氨酯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对烟台万华等企业自主创新谋发展的成功经验给予了充分认可和肯定,并对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和中国市场国际化的情况下,中国民族产业如何直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的挑战,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分析,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
当今世界,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国家的竞争优势,蕴藏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推广应用程度之中。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竞争中长久地保持优势,取决于其科技进步的速度与自主创新的能力。在世界高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面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国内不少行业和企业屡屡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
长期以来,中国一些企业未能妥善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以致出现了无休止的“引进、引进、再引进”,有的甚至陷入“引进-落伍-再引进-更落伍”的恶性循环。这方面的例子多不胜举。中国聚氨酯产业的发展历程也证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买不来的,只有自主创新,才能掌握技术的“话语权”和创新主导权,进而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获得大的发展。
比如MDI产业,由于跨国公司的技术封锁,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但历经30多年也未能掌握核心技术和实现产业化。80年代初,烟台万华引进了一套 MDI装置后,也因为不掌握核心技术,装置曾10年不能达产,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一直处于被动。
同样,中国的TDI产业也走过一段艰难的历程。自90年代初,在各级政府和各届朋友的大力支持下,烟台万华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工程,汇聚了一大批立志产业报国的精英,在消化吸收国外引进的技术的基础上瞄准国际领先水平,立足于自主研发,掌握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MDI制造技术,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实现了跨越式高效优质发展,使公司在烟台的MDI生产装置具备了国际竞争实力,利用自有技术建设的年产20万吨的MDI装置也于2003年8月8日开工建设,有望于2005年底建成投产。中国的TDI产业,近年也加大了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投入,取得明显效果,四套装置中已有两套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能力,并开发出初步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软件包。
在此次会议上,与会领导对我国MDI、TDI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给予了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MDI和TDI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具备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
1、对中国高技术民族产业在与跨国巨头的激烈竞争中实现生存、发展和走向国际化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
2、打破了跨国公司的技术封锁,消除了中国MDI原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有力地支持促进了中国聚氨酯产业特别是制鞋、制革、家电、纺织等中国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更需要聚氨酯产业大力发展,提供更多品种、更高质量和更新性能的聚氨酯原料。
3、由于MDI为原料的聚氨酯产品在优良性能,在军工、航天、航空上用途广泛,比如制作假军事目标,制作高性能浮桥、冲锋舟、空投装置,生产军服、军靴、高性能防弹衣、头盔等,因此对促进我国国防现代化,避免在关键原料上受制于人,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近年来,全球资源紧张、能源紧张,中国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倡发展节能经济、环保经济、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由MDI等异氰酸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高性能聚氨酯材料在保温、环保、循环使用方面性能优异,将为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积极的贡献。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异氰酸酯和聚氨酯市场,国外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争夺日益加剧,在未来几年,国外公司在中国上海投资建设的世界规模MDI和 TDI装置即将投产。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中国民族产业如何应对,如何渡过难关,进一步做强做大,专家建议:
1、政府要实行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政策,借鉴国外模式,通过给予无息贷款、设立政府科研风险基金、列入国家攻关计划等方式支持聚氨酯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加快国家级异氰酸酯及聚氨酯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促进全社会科研资源的更有效的整合。
3、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大力培育和吸引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
4、国家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5、企业要形成长期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6、国家给予政策扶持,鼓励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做强做大并实施国际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