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4—5日,由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发起、组织的第三次“工程前沿”研讨会“交通运输网络理论工程前沿”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参加会议并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殷瑞钰、郭重庆,中国工程院副秘书长石立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与交通运输网络研究有关的二十几位专家、学者,以及院政策研究室和学部工作局的有关人员出席此次研讨会。
此次“工程前沿”研讨会的执行主席是朱高峰院士,与会代表都是从事与会议主题相关的研究并在该领域具有突出成就或贡献的专家、学者及管理人员,而且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交通运输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的崭露头角的杰出青年学者。
邬副院长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时指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正面临很大压力,尤其是大城市交通与铁路运输,已经出现了不能适应社会及经济发展的严峻局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规划及建设存在着明显的薄弱环节,对交通运输网络科学理论体系的研究也不够重视。交通运输网络既是基础科学问题又是与应用关系非常密切的工程技术问题;它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研究对象,但从现代科技和管理科学角度看,它又充满时代性和战略性的研究内涵 ;它是一个跨学科的问题,也是学术研究人员、工程师和规划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
朱高峰院士主持了大会,并作了题为“交通网络研究的前沿问题”的大会主题报告。朱院士在报告中概要介绍了交通网络研究的需求问题、结构问题,指出交通运输网络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课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加以具体分析研究。郭重庆院士也在讨论时谈了自己对交通运输网络研究的观点,表明了此项研究的重要性。
殷瑞钰院士和黄海军教授分别主持了专家报告会。大会主要报告有:(1)陈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2)孙有望的“我国交通运输网络规划理论与方法优化研究”;(3)范炳全的“论交通系统与交通科学——网络交通规划、设计与控制管理的基础”;(4)高自有的“交通运输网络复杂性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5)严保杰、张生瑞的“交通网络形态与布局方法研究”;(6)王笑京的“智能交通系统有关理论问题的探讨”;(7)韩印的“公交事件智能识别与智能协调调度系统理论模型和实施方法”;(8)黄海军的“城市交通网络与交通行为建模研究”;(9)陆化普的“基于TOD模式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研究”;(10)胡思继的“构建可持续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理论研究现状分析及任务”;(11)全永 的“基于车流成分的路网功能诊断方法”;(12)张宁的“城市规模及城市的交通发展”;(13)毛保华的“城市枢纽设计的一体化理论与相关方法”;(14)周伟的“一体化运输的换乘枢纽规划理论与方法”;(15)陆锡明的“通勤铁路网络问题”;(16)尹文杰的“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优化、完善邮政运输网络,推动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组织管理的科学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