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程书钧:基础研究必须回答或解决临床问题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2006-09-28 00:40:53)

记者 潘锋

科学时报讯 美国《财富》杂志日前刊登的文章显示,最近30年里,癌症导致的死亡率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原因何在?在近日召开的以“中国医疗卫生发展中的科学问题”为主题的第283次香山科学会议上,著名肿瘤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书均和北京大学教授柯杨等指出,缺乏临床患者验证的研究不可能取得真正突破;而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将是未来疾病研究的主要模式,重大疾病的临床研究应在医学科学研究中逐渐起主导作用。

    程书钧院士说,我国目前每年肿瘤死亡人数近200万人,肿瘤防治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国务院新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指出,重大疾病防治要战略前移,重点研究开发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早期预警和诊断、疾病危险因素早期干预等关键技术。就肿瘤治疗而言,当前我们还只是处在非常初级的“占位性病变”阶段,这时绝大多数患者都已到了晚期,如果肿瘤研究只是停留在治疗晚期肿瘤这一阶段,将永远解决不了肿瘤这一重大疾病的发生与防治问题。

    据介绍,1971年至今美国用于肿瘤防治方面的研究经费多达2000亿美元,但却只“收获”了156万篇与肿瘤相关的研究论文,其中80%的文章研究使用的是小鼠、果蝇和线虫。值得注意的是,如此大量的研究成果并没能真正推动肿瘤防治的进步。另据美国一项调查发现,1990~2003年间发表在国际权威刊物上的49篇高引用率文章中,45篇称疾病的干预方法有效,但被以后的研究否定的有7篇,最初疗效被夸大的有7篇。

    程书均等专家认为,以上事实说明,医学研究远比任何一种生命科学研究来得复杂,人的很多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不可能在实验室被设计出来或重复出来。如果没有临床医生的努力,没有临床医学的突破,任何重大疾病研究都不可能取得真正突破。专家指出,在我国现有的科技体制下,临床医学研究很难争取到经费支持。而且,由于补偿机制等因素,也很难有医院和临床医生能够真正静下心来进行重大疾病的防治研究。因此,在未来10年内,中国医学科学研究自主创新的主要方向应转向临床与实验室的密切结合,基础研究必须回答或解决临床问题。

    在谈到未来肿瘤等重大疾病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时,程书钧建议,应建立国家公益事业支持的重大疾病研究中心,集中全国重大疾病研究领域的科技队伍,招聘、引进该领域的国外人才,形成我国重大疾病防控研究的核心队伍,负责重大疾病基础及临床研究。要高度重视临床客观规律的研究和肿瘤资源库的建立;要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组建一个重大疾病高通量、多层次、快速分析技术平台;同时,要高度重视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来源:科学网)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