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徐匡迪院长在“新形势下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论坛”上的致辞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2007年9月2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院士、各位来宾:
    非常高兴参加这次在上海举办的“新形势下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我首先代表中国工程院,对参加论坛的企业家、教育家、院士们和政府官员,以及专家学者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与我们共同举办这次论坛的上海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论坛的主题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讨论的是“新形势下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新形势”,就是当前我们身处其中的新世纪、新阶段,新变化、新情况。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时候,13亿人口的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国成功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又到初步小康的两个历史性跨越。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争取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首先是用20年时间(2001—2020),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些重大阶段性变化,是我们讨论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和基本出发点。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既为这个大背景服务,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探讨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从大处着眼,视野广阔,立意高远。
    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的中国,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和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工程和工程科技成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工程师和工程科技人才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脊梁。但是从全社会来看,对工程科技和工程师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对于国家发展和人才培养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这次论坛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在社会上大力宣传工程科技和工程师的重要性;一方面,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本身进一步深入。论坛在上海举办也有比较有利的条件,上海一些学校和企业对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比较重视,也有一些经验,大家可以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已经融入全球化发展的大潮之中。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既有先天不足,又有后发优势。要研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在工程教育方面更有国际经验可以学习。美、德、俄、日、韩、印等国的工程教育,都有其特点和优势。要认真研究分析,为我所用。主要是结合中国国情,才能用得上,少走弯路,实现跨越发展。没有一种经验是可以生搬硬套的,否则适得其反。
    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要有针对性,不能泛泛而论。要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抓住当前中国工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症结所在,集中优势兵力开展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略和办法,向国家提出政策建议,推动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出国家急需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必须打破部门和行业的界限,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和方法,来切实推动工程教育改革。而产学研相结合,本身就是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一环。这次论坛请来各个方面的代表参加,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有不少关心工程教育的著名企业家参加论坛,打破了过去在教育圈子内部讨论问题、自说自话的惯常做法,期待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最近教育部与工程院联合搞工程教育改革试验区的做法,也是值得称道的大胆尝试,启迪副部长还将作介绍。
    中国工程院对工程教育问题始终非常重视,专门设有工程教育委员会,研究与工程教育和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相关的重大问题。今年有一个重要咨询项目,是关于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动员了九个学部的院士参加,已经进行了近半年的研究,6月份还在深圳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举办了工程教育论坛。这次又与上海市政府共同举办“新形势下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潘副院长和4位分课题负责人将介绍研究的初步成果,杜副院长还将介绍之前的一项重要研究——关于我国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与大家一起探讨,吸取营养,把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
    我对这次论坛抱有很大期望,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再一次对上海市政府以及上海市科委、教委和院士中心的同志们,为这次论坛所做的精心准备和周到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