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中国大城市交通规划研讨会在苏州召开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1-01-30

【 字号   】

    2010年11月26日,为期2天的“中国大城市交通规划研讨会” 在苏州市会议中心拉开了帷幕。这次会议既是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共同举办的一次高层次论坛,也是城市交通规划界的“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10年年会暨第24次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名誉理事长邹德慈主持,国务院参事、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王静霞、江苏省建设厅副厅长张泉、苏州市副市长朱建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分别致词。来自全国各地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和美国、英国等地的专家学者350多人出席了会议。
    围绕大城市交通发展和规划变革主题,10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周干峙院士在“科学决策,按大交通观念做好综合系统规划,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演讲中,强调交通系统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改变观念,从政策、规划、管理、技术和社会习俗五大方面缓解交通问题。邹德慈院士在“路网、交通与城市规划”的演讲中,结合大城市的增长态势和交通问题,诠释了路网规划、交通战略与政策,指出大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必须与城市和区域规划的有效结合才有可能,城市决策者要改变交通规划只是配合城市规划的“被动”观念。施仲衡院士在“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演讲中,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指出要充分做好前期工作和统筹规划,对各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进行后评估,培育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新兴产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全永燊副主任在“城市交通规划需要变革和创新”的演讲中,指出现代信息科学为城市交通规划技术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提出了交通规划、建设、管理中必须关注的问题,以及交通规划变革的重要任务。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李晓江院长在“当前大城市交通政策若干思考”演讲中,系统阐述了交通政策的构成和效果,强调了交通政策目标要有利于人和物的移动而不是车的移动。张泉副厅长在“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的探索与实践”的演讲中,从理念探索和规划实践两个层面,介绍了江苏省的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经验。上海机场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副总指挥刘武君在“建设虹桥枢纽,服务区域经济”的演讲中,系统地阐述了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理念和开发策略,以及枢纽的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和信息系统整合,展望了长三角空铁联运的前景。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Robert Cervero教授在“公交导向(TOD)与可持续发展”的演讲中,给大家展示了TOD的核心要素、国外学术研究成果和案例。台湾交通大学冯正民教授在“绿色交通之规划与实践”演讲中,提出了绿色交通三大策略,并结合台湾的实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Nick Tyler教授在“21世纪的交通系统:可达性、自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的演讲中,强调了必须考虑民众的期望,交通系统要体现多样性、可达性,要与城市的发展相互适应。
    在27日的分组学术交流中,18位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交流了交通规划、交通政策、交通模型、智能交通系统等技术研究成果,以及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等专项规划内容。会议期间,部分专家针对我国大城市面临的严峻交通问题,深入讨论了应对城镇化进程中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转变、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若干问题。
    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73篇,其中151篇论文入选“中国大城市交通规划研讨会论文集”。本次会议得到了苏州市人民政府和江苏省城市规划学会的大力支持,江苏省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专业委员会、苏州市规划局、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办了本次会议。(高战军  马克尼)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