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华西医学百年华诞院士论坛热议——实验室与病床间鸿沟阻碍转化医学发展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0-10-14

【 字号   】

作者:彭丽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0-13 20:55:5

□彭丽
 
现阶段,“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间存在着一条鸿沟”,搞基础医学研究往往以发论文为目标,发完就完了,对老百姓的影响要再等上很多年。而临床实践又缺乏科研基础做支撑,两者间的断层现象明显,严重阻碍着转化医学的发展。丁健院士如是说。
 
9月30日,以“生物医药技术与人类健康”为主题的院士论坛在成都举行,本次院士论坛是四川大学华西医学百年暨合校10年的重要庆典活动之一。论坛上,刘德培、杨胜利、丁健院士不约而同地选择转化医学作为报告主题,并一致认为,目前,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存在断层现象,两者的脱节造成转化医学瓶颈。
 
转化医学成为21世纪医学研究的主要模式
 
“转化医学与20世纪的医学最大不同在于:前者以保持健康为目标,而后者则以治疗疾病为目标。”刘德培指出,20世纪的医学,通常是在疾病症状出现或正常功能丧失的时候进行干预,不清楚导致疾病或健康状况改变的原因。而转化医学则是在症状出现前更有效持久地保持正常健康状态,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基本清晰亚临床、细胞或基因水平致病原因,可预测个体治疗效果,趋向于个体化预防与治疗。
 
在《转化医学的现状与未来》报告中,杨胜利也表示,治疗疾病已不是医学的目的,保持健康才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杨胜利说,转化医学是将基础生物医学研究的成果较快地“转化”并应用于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及预后评估之中。转化医学成为21世纪医学研究的主要模式,能更精准地预警、诊断和治疗疾病,降低发病率、推迟发病平均年龄,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实验室到病床”的脱节阻碍转化医学发展
 
“转化医学试图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准确地说,转化医学是从实验室到病床,再从病床回到实验室的B2B2B模式。”刘德培认为,“转化医学应该是一个双向的、连续的研究过程。转化医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连接基础研究、药物设计与开发、临床研究、流行病研究。转化医学需要把几者转化整合到系统中,以促进各学科发展。”
 
丁健指出,转化医学应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开展医学实践,在实验室与临床间建立起双向、开放的模式。
 
杨胜利认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脱节是造成转化医学瓶颈的重要原因。重要的是提升临床与转化研究能力,以弥合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鸿沟。对于如何开展转化医学研究,杨胜利提出了4点建议:一、开展临床需求导向的靶向性转化研究;二、形成开放式网络结构的联合体;三、组建医产学研资结合的团队;四、创造双向运行、螺旋上升的运作模式。
 
亟须加强转化型人才培养
 
刘德培在题为《系统生物医学与转化医学》的报告中指出,21 世纪的生物医学探究将从传统的描述性科学走向综合分析表述性科学;将从局部走向整体;将从单一因素的研究走向综合、系统研究的大科学。因此,转化医学需要搭建一个大的平台,以方便医学、药学、统计分析学的人更好地交流合作。
 
针对国内转化医学人才的匮乏,丁健建议,在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互相沟通与交流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基础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院士们一致建议加强转化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鼓励对转化医学有兴趣的临床医生积极参与基础科学研究;另一方面,涉及转化医学的基础科研人员也需掌握基本的临床知识,这样才能为转化医学的发展带来根本性改变。
 
《科学时报》 (2010-10-14 A4 综合)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