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以“生物制造”为主题的“生物产业发展论坛(2010)”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论坛由中国工程院主办,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工程院深圳院士中心副主任钱清泉院士与来自全国各省市的研究院所、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人士等20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欧阳平凯院士担任论坛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谢克昌副院长、深圳市唐杰副市长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高技术司白京羽处长出席会议并致辞,中科院邓子新院士主持了报告会。
谢克昌副院长在开幕式致辞时指出:生物制造具有高效、绿色、低碳等可持续特征,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战略产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明显态势。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能源资源消费大国,对化石能源与石油化工原料的需求旺盛,依赖程度较大。理论上90%的传统石油化工产品都可以通过生物制造获得,加快培育生物制造高技术产业,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化工原材料和能源化学品石油资源替代的战略途径;是破解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构建可持续的现代化发展之路的战略选择。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包括生物制造在内的生物产业成为明确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之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也强调,要积极有序发展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支撑作用,推动高技术产业做强做大。本次以 “生物制造”为主题的生物产业发展论坛的召开,十分必要而且及时。
谢副院长还表示: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6月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上要求两院院士和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勇挑重担、建功立业,中国工程院一直致力于建设和发挥国家工程科学技术思想库的作用。在工程院2010—2014年的《工作纲要》中,又把建设思想库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发挥院士的领军作用作为重点任务。着力做好“战略咨询”、“科技服务”、“学术引领”和“人才培养”工作。在“学术引领”方面,要求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形成学术引领的强大力量,促进工程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要重视发现和提携人才,引导中青年人才在工程科技实践中健康成长,着力培养优秀工程科技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生物制造论坛”上,专家们和企业界人士围绕“生物制造”进行研讨,为我国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推动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这既是贯彻胡总书记讲话精神的一次具体行动,也是发挥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思想库”作用的有效方式。
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欧阳平凯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坚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谭天伟教授、南京工业大学应汉杰教授作了大会主题报告。
欧阳平凯院士在“低碳经济与生物制造”报告中指出: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低劣生物质资源,大部分未加以利用而直接排放,严重污染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丁醇发酵、生物甲烷和微藻由于可高效利用低劣生物质资源,可望成为未来生物质能源的主要发展方向。建议我国应大力发展以低劣生物质为原料的生物丁醇、生物甲烷和微藻生物柴油产业。一方面可有效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另一方面可产生清洁能源,同时形成大规模CO2减排,一举多得。
陈坚教授在“实现轻工纺织产业节能减排的关键酶制剂的制备和应用”报告中分析了造成我国纺织、造纸、皮革污染问题的技术原因,认为关键在酶制剂制造和应用上要争取突破。他提出我国今后在轻工纺织产业关键酶制剂的制备和应用方面的工作重点应包括:1)获得性能优良的工业用酶制剂产品群;2)实现新型、高效的酶制剂的中试放大研究及工业化生产,使发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建立新型酶制剂的应用技术体系和效果评价体系,以及与工艺相适应的生产装备;4)实现酶法处理替代传统的化学处理工艺,推动我国纺织、造纸、皮革行业的高效、节能、降耗和减排,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谭天伟教授在“工业生物技术的过程科学研究”报告中综述了工业生物技术放大存在的技术和环保问题,提出生物过程的优化和集成不但能提高效率,而且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
应汉杰教授在“工业生物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人类对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的实践历史,指出在不久的未来由蛋白质作为核心的“分子机器”将组成“细胞工厂”,从而掀起人类历史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
中国工程院自2007年在深圳高交会创办“生物产业发展论坛”以来,已先后举行过主题为“医学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再生医学”的3次论坛。(左家和 陈玮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