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2015(第二届)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在广州举行

来源:二局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发表时间:2015-10-20

【 字号   】

    2015年10月14-15日,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等单位承办的“2015(第二届)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国工程院王浩、张建云两位院士,尼泊尔灾害管理中心Meen B.Poudyal Chhetri主席,上海、成都、武汉等省市水务局,以及来自日本、美国、香港等地科研机构、相关企业的专家共计350余人参加论坛。

 

 

    14日,王浩院士、张建云院士、艾奕康有限公司(AECOM)马阳副总裁,日立泵制造(无锡)有限公司松井志郎董事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渠务署土地排水部何耀光总工程师,日本立命馆大学山田淳教授等11位专家围绕大会主题“科学建设城市防洪排涝系统”做了主旨报告。

 

 

    王浩院士做了《新形势下我国城市洪涝问题》的特邀报告。近年来,我国城市洪涝灾害不断加剧,发生范围广、积水深度大、积水时间长,影响日益突出,损失巨大。王院士指出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洪涝频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气候变化、城市雨岛效应、城市建设等的影响,又存在排水管网规划设计标准偏低、内排与外排不衔接、管理不完善等问题。王院士强调,应对城市洪涝灾害,需要做好系统规划,构建排水系统,实行立体多层次多功能分流分洪,完善规划标准,改进设计方法,建立先进的雨涝预警系统,加强城市洪涝风险管理,提高全社会防灾抗灾能力。

 

 

    张建云院士做了《城市洪涝与防治标准研究》的报告。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导致城市洪涝问题突出。再加上全球变暖、热岛效应、城市快速化发展等的影响与排水标准低、城市应急管理能力薄弱等,造成了我国城市暴雨增多增强、逢大雨必涝的现象。张院士就城市洪涝治理方面的防治标准、设计暴雨和设计洪水、城市规划与管理、海绵城市理念与建设等方面展开探讨。他指出,城市洪涝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统筹考虑城市排水、排涝和防洪三类防治标准,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先进的洪涝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科学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等。

 

 

    14日上午报告结束后,AECOM马阳副总裁主持进行了圆桌讨论,王浩院士、张建云院士、Meen B.Poudyal Chhetri先生、武汉水务局丁心红副局长,FM认证大中华区经理王蓓茜女士围绕防洪排涝系统在中国的现状及在水系流域中的情况,防洪、排涝、排水标准的协调,武汉市防洪排涝的经验等问题和与会代表进行了交流。

 

    15日上午,论坛分别就防洪排涝、雨洪及信息化控制两方面开设了专题论坛,共有12位专家在专题论坛上做了深层排水隧道、设计洪水计算方法、海绵城市建设、洪涝灾害的预警预报、雨洪管理模型等方面的专题报告。期间,还举办了以“海绵城市——如何让城市会‘呼吸’,让水更有‘弹性’”的海绵城市专题研讨会。

 

    15日下午,与会代表对广州市深层隧道排水系统东濠涌试验段进行实地考察,并在深隧道排水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议。

 

    本届论坛邀请了众多行业权威专家学者,对城市防洪和城市排涝两个方面的重点难题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为如何科学建设前瞻性防洪排涝系统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将有力促进城市防洪排涝问题的解决。

 

    (供稿:邢慧娴、唐海英;照片:邓恩泽)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