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实现《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的目标,需要强化创新驱动战略,将中医药的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产出更多原创性成果,为健康中国建设和生命科学发展做出贡献。为进一步做好中医药创新发展工作,加强顶层谋划,2016年8月6-7日,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共同主办的“十三五”中医药发展战略研讨会、“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重点项目咨询会暨《中药现代化二十年》定稿会在黑龙江省漠河举行。会议由中国工程院张伯礼院士主持,医药卫生学部丛斌院士、科技部社会发展司陈传宏司长、国内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及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和出版社相关工作人员共计30余人出席了会议。
“十三五”期间加快完善我国中医药立法已迫在眉睫,将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以往出台的条例上升到法律层面刻不容缓,丛斌院士首先详细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修订草案审议进展,他指出,中医药立法主要包括义务性规范,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倡导性规范。目前该法初步分为九章五十八条,立法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包括三方面:一是名称和内容问题;二是执业超范围问题;三是中西医结合问题。随后,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研究员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俊华副研究员分别代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张兆丰处长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陈士林研究员作了“‘十三五’中医药创新研究规划”和“重大新药专项中药研究重点任务”专题汇报。与会院士专家聚焦中医药发展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就“十三五”期间中医药领域研究的主要方面做了交流讨论,包括临床疗效、治疗重大疾病的特点、炮制规范及机理、常用中药的有效部位、活性成分的靶点、传统功效、安全评价标准、监管及审批等,并就如何整合基础数据开展研究,如何将中医药实践上升到理论、系统、科技创新、症候突破,如何实现现代化以及国际化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同时针对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意见与建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凝练目标,重点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提升能力,做到顶天立地。
“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工程院2013年启动的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张伯礼院士牵头,国内众多科研院所参与的重点咨询项目。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年化社会的到来,我国慢性病、老年病亚健康不断增多,同时,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树立大健康理念,发展大健康产业尤为重要,而中药大健康产业是大健康产业重要组成之一,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经过院士专家组三年充分酝酿研究,已初步形成了总报告。报告分析了我国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发展战略,并从政策、管理、体制、机制、战略布局等方面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对策建议。与会专家进行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并指出,“十三五”期间中医药事业发展要着力与大健康产业完美融合,扩大成果,创新思路,突出中医药特色,加强国际合作,认真思考如何跨入中药制药强国的行列,发挥举国体制优势,集中有限力量,集中攻关,取得突破。
《中国中药现代化二十年》定稿会也同期召开,张伯礼院士强调《中国中药现代化二十年》已进入编写校对的关键时刻,确定战略篇、展望篇、科技篇、资源篇、药物篇、民族药篇、产业篇、人才篇交叉审稿,并提出审阅标准和要求以及时间节点,出版社有关工作人员也对出版计划及要求作了汇报。
本次系列会议聚焦中医药事业发展前沿,具有高度视野,来自全国中药领域的30多位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就中医药事业如何发展、如何更上一个台阶等重大战略问题展开讨论,为“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提出了重要的咨询意见建议,会议结合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的研究和专著出版工作,将中医药在大健康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将中药现代化发展20年来的成就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梳理,成为一次具有重要意义取得丰硕成果的会议。
(文稿提供陈桂月,照片提供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