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2日,以“区域大气雾霾与臭氧污染防治”为主题的中国工程院学术活动—清洁空气高端论坛在四川省成都市顺利召开。论坛由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和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共同主办,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省环境咨询委员会秘书处和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联合承办。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院士、四川省政府副省长杨洪波、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黄小平、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厅长于会文、工程院二局副巡视员王元晶、环保部大气司大气处处长逯世泽等领导出席会议,唐孝炎、徐祥德、刘文清、贺克斌、石碧、张远航等6位院士和来自20余家科研院所、四川省17个地级市及省属环保职能部门的专家学者,约15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的学术交流。
张远航院士主持论坛开幕式,杨洪波副省长和刘旭副院长分别致辞,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祝贺,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从理论研究到区域实践的深入交流,能够进一步厘清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的技术思路和重点工作,分享学术盛宴的丰硕成果,对推动成都及全国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发挥积极作用。
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形成机制”、“防治技术”、“控制策略”和“典型案例”四个主题进行了17个相关报告的学术探讨。
在“形成机制”主题中,环保部大气司逯世泽处长概述了“大气十条”的总体进展与实施成效,指出自2013年来我国PM2.5污染得到明显改善,但大气重污染的态势依然十分严峻、臭氧污染日渐显现,并介绍了高质量完成“大气十条”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工作构想。唐孝炎院士以20世纪70年代我国兰州光化学烟雾污染问题为例,详细剖析了“光化学烟雾与大气二次污染”的形成机制,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我国臭氧污染治理提出了宝贵建议,指出现阶段的重点是城市和区域尺度的VOCs排放控制。徐祥德院士以“地形与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为题,介绍了在我国西高东低的大地形作用下,现有工业布局与重污染事件出现的联系,梳理了全国几大典型污染输送通道,从气象角度阐述了华北平原等地区重污染形成的物理机制。王韬教授以“活性氮氧化物机理研究对O3污染控制的启示”为题,指出在国内外最新研究中发现的“非传统”活性氮氧化物对臭氧污染生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些新机制的发现尚没有影响全国尺度上臭氧与前体物响应关系的总体格局。
在“防治技术”主题中,贺克斌院士指出我国污染物排放源构成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综合评述了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演变趋势,强调臭氧等二次污染控制需要多污染物协同减排,G20空气质量保障期间臭氧防控的成功经验是对VOCs排放源的有效监管。刘建国研究员介绍了“大气臭氧立体探测技术及其应用”,从监测和评估角度介绍了目前使用天地空基遥感观测定量区域臭氧污染过程的监测技术和典型应用案例。蔡俊鸿教授从台湾空气品质管理策略架构、推动空气污染总量管制历程、空气污染总量管制制度和高屏总量管制计划进展四个方面分享了台湾“大气污染总量控制”的经验。王自发研究员介绍了区域空气质量模式不确定性和臭氧来源解析的新方法,分析了控制我国臭氧浓度的可能途径。
唐孝炎院士作报告
徐祥德院士作报告
贺克斌院士作报告
“控制策略”主题报告主要是针对VOCs排放控制精细化管理的最新思考和讨论。宫正宇研究员系统介绍了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的总体状况和重点区域臭氧的污染特征,龚山陵研究员就气象因素在中国臭氧变化特征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边界层高度、湿度、温度、风向风速等对臭氧生成和输送的影响。杨金田研究员、邵敏教授和陈运法研究员分别从VOCs控制的国家战略到技术储备和研究进展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研讨,强调了VOCs和NOx协同减排对控制臭氧污染的重要性,明确提出VOCs研究已取得了显著进展,具备了开展VOCs防控的基本条件,同时也强调需要推进基于VOCs反应活性的精细化管理和动态调控。
在形成机制、防治技术和控制策略的研讨基础上,罗彬教授级高工、张艮辉教授、钟流举教授和谭钦文研究员分别介绍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区域实践的典型案例,包括四川省区域光化学监测和评价网络建设、台湾高屏空品区臭氧污染控制、珠三角2017年秋季臭氧污染削峰计划、成都平原地区2017年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方案等。
最后,张远航院士对此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发言。本次论坛汇聚了全国大气环境多个研究方向的专家学者,把大气污染防治的科研和决策两方面的工作结合了起来,有力推动了二者的良性互动,从理论到实践、从全国到典型区域等诸多方面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为国家和各地开展臭氧和雾霾污染防控工作提供技术借鉴,意义十分重大。通过论坛的学术交流,在大气污染的形成机制、防治战略和重点工作等方面形成了共识:在宏观和中观尺度上,当前区域臭氧污染形成机理是清楚的、臭氧污染防控总体战略是明确的,开展臭氧污染防控的条件也是基本具备的,需要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在NOx约束性减排基础上进一步强化VOCs排放控制,扎实推进基于VOCs反应活性的精细化管理和动态调控。珠三角和成都平原已初步形成了2017年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珠三角和成都平原的实践对检验我国臭氧污染防治战略十分重要,应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和控制重点,特别是要注重VOCs减排措施的落实情况,建立全过程的监督核查机制、基于污染态势的动态调控机制和实施成效的量化评估机制,切实推动珠三角和成都平原大气臭氧防控计划实现预期目标。
此次论坛汇集了国内在PM2.5和臭氧污染防控领域具有研究积累和实践经验的相关人员,开展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的学术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厘清适合我国国情的PM2.5和臭氧污染防控技术思路,研讨我国“十三五”期间开展臭氧防控的重点工作,论坛取得的成果将为国家及各地开展臭氧防控工作提供技术借鉴。
(张远航、陆克定、罗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