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2017(第三届)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在南京隆重召开

来源:二局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7-10-23

【 字号   】

    受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近年来城市洪涝多发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对城市水安全保障构成了严峻威胁,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城市洪涝防治已成为国际水利、气象、市政、交通、管理等领域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结合由中国工程院和英国皇家工程院联合召开的“中英城市洪涝防治研讨会”,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共同主办的“2017(第三届)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在南京隆重召开。


会议现场

    大会开幕式由张建云院士主持,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Ian Cluckie,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督察专员王磊三位嘉宾分别致辞。樊院长在致辞中以中国俗语为喻,提出城市水问题跟医生看病相似性,可用三句中国的俗语来概括。第一个,是外来因素的强弱或者疾缓,我们叫“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第二句话,就看自身强度怎么样,你的设施坚固不坚固,叫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这是我们中医的说法。第三个,就是说我们应急能力,随时的应急能力,叫做“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樊代明副院长致开幕辞

    “中英城市洪涝防治研讨会”以“变化环境下的城市防洪排涝”为主题,围绕城市暴雨洪水、城市洪涝防治和海绵城市建设三个议题,邀请了12位专家做大会主旨报告。涉及到变化条件下的城市暴雨洪涝规律、城市洪涝监测、城市洪涝模拟分析、城市洪涝风险管理、城市低影响开发等方面,并设置了专门的讨论环节。这是中英两国水利科技交流的一次盛会,也是中国城市洪涝综合治理交流借鉴的一次盛会。会议邀请了Enda O’Connell、Ian Cluckie、Roger Falconer、Dragan Savic、樊代明、张建云、丁一汇、马洪琪、王浩、吴中如、缪昌文、王建国等12位中英两国工程院院士。同时,还吸引了国内外50多个城市代表、来自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大型企业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400余人参加,可谓是政、产、学、研、用等业内“大腕”云集。他们以全新、独特的视角,围绕“城市暴雨洪水”、“城市洪涝防治”、“海绵城市建设”等3个主题进行解读、分析和探讨,共享城市洪涝防治的新思维、新模式、新观点、新技术和新趋势。

    “2017(第三届)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以“重塑绿色可持续发展城市水环境”为主题,探讨城市防洪排涝的核心命题,共同促使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真正起到生态作用,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塑造健康的、完整的、有用的生态文明共有23位主讲嘉宾就“海绵城市建设”、“科学布局城市防洪体系”、“构建可持续城市排水统”、“防洪治理下的流域管理”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分论坛现场

    本次国际会议是两个论坛的强强联合,论坛内容极其丰富,不仅举行了系列主题论坛,还召开了针对性极强的圆桌讨论等活动,汇集中英两国院士、专家的智慧与经验,交流了中英两国乃至国际上城市洪涝防治研究领域的最新问题、先进技术及成功经验,并展开多学科、多角度探讨,特别是水利领域与市政领域的充分交流,为科学解决我国的防洪排涝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和思路。

    (徐晓腾、唐海英)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