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至31日,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办,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四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在清华大学举行。
本届节能周的主题为“公共建筑节能”,重点探讨和交流从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的角度,展望我国公共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期间安排了地铁环境、无中心控制、高大空间建筑冬季冷风渗透、能耗计量与大数据应用等多个领域的专题研讨会,及《民用建筑能耗标准》实施研讨会。
3月27日召开了“清洁供热专题论坛”,由清华大学夏建军副教授主持,江亿院士做了《对我国能源革命的思考》报告。其他专家分别针对城市、县镇、农村供热现状和技术路线,电供热和燃气供热的现状及问题,供热相关政策机制研究,以及几个具体案例做了报告。
3月31日是本届学术周的重头戏——“公共建筑节能公开论坛”,江亿、倪维斗2位院士,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部门的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近400名相关人员参加会议。论坛由清华大学魏庆芃副教授主持。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倪江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分别致开幕辞。江亿院士首先对《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8》做了整体介绍,专家学者们分别就交通枢纽、医院、学校、新建区域等多种不同类型建筑节能问题,以及无中心控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等新型节能技术、公共建筑节能的最佳实践案例做了报告,并与参会者进行深入交流。
公共建筑节能公开论坛会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作报告
与会者普遍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国建筑节能也必将迈向新征程,迎来新发展。建筑节能将从要素驱动转为效率驱动,从补贴驱动转为效果驱动,注重能源行业的转型、增效与供给侧改革,加强对建筑能耗的总量、强度、效率等目标控制。以教育、医疗卫生、交通为代表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大规模的国家级或省级新区集中建设,将会在今后5-10年内得到快速发展,对公共建筑节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落实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发展理念,需要新的更加科学和严格的措施,使得公共建筑运行能耗达到控制目标要求。
本次学术周发布了《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8》,这是节能周自2007年以来,第十二次发表年度研究报告,该报告已成为社会各界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徐晓腾 唐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