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第264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第十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来源:二局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8-05-17

【 字号   】

    2018年5月11-13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四川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广州大学等单位承办的“第264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第十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在成都隆重举行。本次论坛既是为了纪念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也是土木、水利、建筑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学术活动。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李晓红院士、四川省尧斯丹副省长、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院士,中国工程院周福霖、崔俊芝、马洪琪、陈厚群、郑颖人等40位院士,中国科学院王光谦院士,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和师生共计700余人参加了论坛。

 

    11日上午,论坛开幕式由四川大学许唯临副校长主持,李言荣校长、兰州理工大学俞树荣副校长、尧斯丹副省长、李晓红书记分别致开幕辞。李晓红书记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如何防患于未然,在地震灾害发生时把伤害降低到最小,特别是如何防止因地震引发的土木灾害是一项重大且紧迫的课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河北唐山调研考察时,就强调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李晓红书记希望论坛从战略高度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工程结构与基础设施的防震减灾,推动搭建防震减灾工程跨区域、跨学科的高端合作平台。

 

    开幕式后,周福霖、谢礼立、陈厚群、江欢成、马洪琪、欧进萍、吴志强等7位院士分别就汶川地震历史教训和新时代减震防灾新要求,我国防震减灾70年的成绩教训和前景,汶川地震中对拱坝抗震的验证、启迪和挑战,结构自减震隔震和极震不倒及其工程实践,小湾水电站特高拱坝建设主要科学技术问题,我国城镇与重大工程抗震减灾研究若干进展与挑战,在抗震救灾中反思城市规划等内容做了主旨报告。此外,另有34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分别在11日下午和12日下午做了大会主题报告。

 

    12日上午的8个分会场,共有116位中青年专家围绕地震动特性、地震震害调查与分析、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结构减震控制、地震应急救灾和恢复重建等方向,防震减灾的创新理论和实践应用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13日,论坛组织与会专家参观了北川老县城和遗址纪念馆。

 

    论坛系统总结了我国防震减灾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和新应用,深入交流了防震减灾工程在科研、设计、教学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将进一步促进防震减灾和灾后重建工程技术的创新发展,推动我国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

 

 

    (供稿:邢慧娴、唐海英,照片由四川大学提供)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