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上海院士中心主办的第43期院士沙龙召开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0-04-30

【 字号   】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作物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问题。近年来,一方面随着人口持续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粮食产量逐渐减少;另一方面,旱灾、盐碱害、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频发,直接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因此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作物新品种。
    2010年4月13日,由上海院士中心主办的第43期院士沙龙“作物生物育种及安全检测评估”在科学会堂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生所研究员林鸿宣,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大兵、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卢宝荣分别作了《作物功能基因分离克隆与育种应用研究》、《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检测》、《水稻转基因漂移及其生态安全研究》主题报告。
    沙龙上,陈晓亚、洪孟民、沈允钢等院士及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市教委、市科委等单位的专家、领导共40余位出席会议。专家们围绕报告内容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如何运用生物技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作物,并将其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
    专家们认为利用转基因、分子设计等现代生物学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作物新品种,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物育种这场新的、不可逆转的技术革命。同时,专家们建议要慎重对待生物育种的变革,并注意以下五点问题:一是生物育种既需要分子标记、转基因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的支持,又需要借鉴常规育种技术的成功经验,才能培育出性状优良的作物新品种;二是由单个或少数遗传性状的研究转向系统遗传性状的改良,为培育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奠定基础;三是开展科学规范的安全评价,加强作物新品种的分子特征、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性等方面的检测;四是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积极慎重地推动生物育种产业的发展;五是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普宣传教育,培养公众对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的作物品种及其安全性问题客观公正的认识。 (汪洋)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