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河南小麦科研和生产能力,紧紧围绕加强粮食安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优质麦生产与加工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求,针对省内小麦生产发展趋势,应河南省科技厅的邀请,原中国农科院院长,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卢良恕院士,原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刘更另院士,我国著名的植保专家、中国工程院郭予元院士,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振声院士和王连铮研究员于5月20日至25日对河南省焦作市、周口市、驻马店市、许昌市、洛阳市、省农科院全国小麦品种(系)展示田及区域试验田、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展览中心小麦新品种(系)展览田和洛阳市农科所旱地小麦试验田等地的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生产与技术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学术研讨。
5月20日至25日,院士、专家先后来到焦作市小麦新品种展示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全国小麦品种(系)展示田及区域试验田、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小麦品种展示田、西平县二郎乡优质高产小麦示范田、许昌县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万亩示范方、长葛市优质小麦万亩示范方、偃师市优质麦基地、新乡县优质小麦示范基地、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展览中心小麦新品种(系)展览田、洛阳市农科所旱地小麦试验田实地考察,并认真听取了各地关于小麦科研、生产、加工情况的汇报。通过考察,院士、专家深有感触地说,自“九五”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小麦生产,在小麦科研与生产的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科技管理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管理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做好小麦的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和示范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河南的农业结构调整和确保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关于河南省承担的“九五”、“十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对河南小麦科技的影响,院士、专家认为,河南省对此类项目的重视程度很高,组织完善、实施科学合理、示范区工作扎实有效、项目进展顺利,政府进行了积极的参与协调和行政监督,成效显著,这些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5月21日,5月25日省科技厅、省政府小麦工作办公室分别在焦作、洛阳偃师市召开了“河南省小麦生产暨品种观摩会”和“院士、专家小麦科技座谈会”。省农业厅厅长张广智和省政府小麦工作办公室主任王志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分别主持了会议。省科技厅王树山副厅长致辞,院士、专家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座谈会上,院士、专家就我省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生产与技术,及今后小麦发展的趋势与各级领导和省内小麦专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座谈讨论。卢良恕院士、刘更另院士、郭予元院士、王连铮研究员先后发了言。院士、专家对河南省当前小麦科技和研究以及省科技厅、省院士工作办公室、省政府小麦工作办公室组织此次考察、研讨的做法和对河南小麦科研与生产起到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今后小麦科技、生产和加工转化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卢良恕院士指出,优质小麦生产规程严,要求连片种植,单收、单打、单贮,在诸多农作物品种中,小麦是最适宜全盘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容易实现产品标准化的作物。卢良恕院士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在小麦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方面仍需付出更多的努力。“这几年河南小麦快速发展、产量不断提高,关键之一是抓好了有机肥的使用”刘更另院士对河南采取秸秆还田等做法赞赏有加。他指出,国外的经验提醒我们,氮、磷、钾等肥料的过度施用,将对土地的生产能力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这一点,河南同样值得赞赏。“河南小麦发展成绩辉煌,原因在于河南在小麦科学研究上人才辈出。”李振声院士指出,河南在小麦科研方面形成了多梯队、多层面,多品系的学术队伍,可以把培养专家、发展小麦生产的经验认真总结出来,进一步促进小麦生产取得更大的成绩。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也是我国最主要的小麦产区,河南小麦的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对国家贡献均居全国首位。“九五”以来,河南省相继承担了“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攻关研究和示范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推动河南小麦生产发挥了重大作用,解决了近一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近期,河南省又承担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大科技专项,将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