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培养 > 工作动态
强强联手 共育拔尖创新人才-八位领导纵谈联合培养博士生试点工作

来源:教育工作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2-03-15

【 字号   】

清华大学副校长邱勇:
    高校与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试点工作是促进科教结合、创新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对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提高博士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制订了“清华大学与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管理办法”。2011年清华大学联合招收22名博士生,合作单位是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钢铁研究总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双方约定培养方式:一是申请清华大学学位的应符合学校培养方案;二是明确培养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包括课程、学分认定、必修环节、发表论文要求及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等。我们针对每一个联合培养博士生成立了导师组,确定了第一导师和第二导师;我们要求相关的院系要建立规范的联合培养制度。从开展的工作看,今后拟开展合作的双方应加强前期沟通,明确对方需求并取得共识,签署联合培养协议,规范联合培养制度,使人才培养与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是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建议国家设立专项经费予以支持;招生计划应由双方共同上报后再由教育部下达,希望下达时间能提前到9月份。
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徐金梧:
    根据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的部署,2010年北京科技大学与钢铁研究总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开始联合培养博士生试点工作。2010年12月8日,在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的见证下,我校与合作科研院所签订了联合培养博士生协议,使联合培养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合作各方成立了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协调会,保证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的有效推进;合作各方明确了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在招生宣传、选拔考试、培养计划制定、导师配备、学位论文选题、学籍管理等方面达成共识;合作各方顺利完成了2010年和2011年联合培养博士生的招生工作,在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机械工程四个国家一级学科联合招收博士生56名;2010级联合培养博士生已基本修完课程学分。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推动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把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融合起来,在制定特色培养方案、创新联合招生方式等方面完善联合培养试点工作。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谭志昕:
    2010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开始与部分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目前已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4所高校联合招收了64名博士研究生。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我们开展研究生教育,目的就是为国家发展培养人才,同时促进我们相关学科的发展。联合培养双方不仅要在管理层面上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意义,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而且要在培养点和导师层面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认识。我们认为:在联合培养工作中,长期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作是联合培养工作的基础;加强沟通协调是联合培养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制度建设是联合培养工作良性发展的保障。我们期望在今后的联合培养工作中,应尽早下达联合培养博士生指标;坚持双重学籍、双重管理的原则;双方认真选择参与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导师,真正实现联合与共赢;修订现有学位授予办法,确保联合培养工作健康发展。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是一项新的事物,也是今后研究生培养的改革方向,只要着眼于国家利益,从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和推动学科发展的角度出发,就一定能做好这项工作。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才让:
    教育部开展高校与研究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试点工作,是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充分发挥高校、企业集团和研究院所资源优势,实现强强联合和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研究生教育是由高校和研究院所分别组织实施的,这是由我国国情和研究生教育发展历史决定的,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一些典型研究院所也都开展研究生教育工作。高校和研究院所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各具优势,这些优势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高校教学资源丰富、管理制度完善、多学科教育文化紧密交融;研究院所科研任务饱满、试验条件优良、研究生教育与工程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中国工程院的组织推荐下,2010年教育部批准我集团钢铁研究总院为博士生联合培养试点单位。2011年我集团钢铁研究总院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东北大学联合招收博士生22人。我集团依托优势资源开展联合培养工作,积极推荐两院院士、学位会委员和著名学科带头人作为合作导师;以合作课题为纽带,实现双方单位第一导师、第二导师自由组合;遴选优秀学生进行联合培养,为联合培养博士生提供了额外的奖学金;通过与高校进行招生考试机制改革,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提高了生源质量。两年来,我集团抓住联合培养的有利契机,促进了合作双方科技、教育的有机互动,将学校的优势和我集团的优势紧密结合,使得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联合培养试点工作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系统工程,希望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同时,逐步扩大合作对象和招生规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怀进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多学科、开放式、研究型大学,通过与高科技企事业单位合作,曾为航空航天领域的科研院所培养了几十位总师级领导和科技领军人才,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目前,北航与大唐电信集团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完成了两届博士生导师遴选、联合招生和联合制定培养计划等工作,同时已将合作延伸到实习基地建设和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这类校企强强联合,可充分发挥各自功能和资源优势,以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作为切入点,逐步实现双方全方位的实质性合作,共同构建拔尖创新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新型合作平台。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应从企业需求出发,依托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实际科技问题,使高层次人才在实践中得到磨练和成长。从北航获得的一些重大科技成果和优秀毕业生成才案例看,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需要有效措施的支持,大学要与企业联合创建实验室,共享资源。我们将发挥北航空天信融合的办学特色,为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更多的贡献。
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张淑林:
    2010年中国科技大学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学校领导对该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前期与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的基础上,我校把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积极探索联合培养工作规律,逐步丰富联合培养工作内涵,将联合培养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在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共同签订博士生联合培养协议;二是共同进行学科建设;三是共同组织招生和培养工作,共享优质科教资源;四是互聘研究生导师,促进人力资源共享;五是以科研合作为纽带,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联合培养试点工作已进行了两年,我们总结了几点工作经验: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二是不断完善联合培养工作机制;三是合作双方紧密协作。我校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已经成为联合培养博士生的试验田,联合培养的博士生今后将会打上中国制造的标签,我们相信该项工作会越做越好。建议能够进一步扩大联合培养的招生规模。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院长李新亚: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大型科技企业,国务院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在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的指导下,2010年我院启动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两年来,我院与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14名,每年联合招生指标的使用率均为100%。我院主要做法:一是领导重视,积极推进;二是摸清底数,建章立制;三是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四是以点带面,确保质量;五是拓宽合作,创新发展。同时做到注重源头把好招生关、着眼全程把好导师关、突出实践把好科研关,积极探索科学培养模式,为培养拔尖创新科技人才打下良好基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对于工程科研院所和高校培养拔尖创新科技人才是一项好事、实事,我们力争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做实好事。
中国航空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华俊:
    中国航空研究院紧密结合航空科研和型号研制培养研究生,努力建立能够满足航空工业快速发展需求的、可持续的人才储备和人才快速培养机制。我院已为航空工业的科研、生产提供了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其中很多已成为单位的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型号总师、首席科学家。国家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资源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为我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试点单位,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我们将与相关高校一起做好联合招生工作,如研究落实招生专业方向、做好招生宣传、互聘导师等工作;二是探索管理方法,谋求共同发展,我们将按照“更新观念,提高质量,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会议精神,探索机制,做好管理,总结经验,形成制度;三是扩大与国内著名高校联合培养的范围,充分发挥我国航空工业科研资源的优势,适当增加联合培养的学科专业。建议改革学位授予机制,由高校和研究院所共同为毕业生授予博士学位,从而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