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徐匡迪:科技飞速发展与我国创新战略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第七次江苏科技论坛上的演讲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2007-09-05 10:10:09

  

  自主创新是国家增长的动力,也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技术,即人们通常所说的“4R”:“Reduce”即减量化,“Reuse”即再利用,“Recycle”即再循环,“Remanufacture”即再制造。

  要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以后的再创新,综合起来形成国家的总体创新能力。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与我国的创新战略》,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主创新是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永久动力,二是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五项重点任务,三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

  自主创新是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永久动力

  自主创新是国家增长的动力,自主创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也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第七次江苏科技论坛的主题,是“坚持科技自主创新,增强综合竞争力”。我想,这提得非常及时。

  到2006年底,我国GDP总量达到了20.4万亿人民币,即全国人均GDP已超过1900美元,这是我国实现自主创新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同时,我国工业产品生产总值也有相当大一部分都位居世界前列。发电量居世界第二,即世界新增的发电能力三分之二在中国。我国的汽车产量增长也是惊人的,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汽车大国,汽车销售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冰箱、空调、彩电这些消费型东西早在2002年就位居第一了。

  我们国家一直在开展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我国的桥梁设计和建设水平也已居于世界前列。最近15年,我们总共修了15万座桥,总长度达8300多公里。中国一年能造1万多座桥,这让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惊叹不已。在四川宜宾以下2687公里的长江干流上,现在建设有60多座大型桥梁。其中最长的苏通大桥是8206米,2009年建成后它将创下四个世界第一,主孔跨度1088米,世界第一,主塔高度306米,世界第一,斜拉索580米,世界第一,群桩基础平面尺寸也是世界第一。这让我想起,1958年,毛泽东主席曾写下一首词,“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当时武汉长江大桥全线通车,那座大桥的总工程师是外国的,我们当时连600号的水泥也生产不出。现在不一样了。

  另外,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也非常快。解放初,我们是农业社会,中国的人口接近90%住在农村,城市人口仅占12%。2003年城市人口已达到42%,现在已经到了46%。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院的一位教授2003年在北京的一次研讨会上说,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市化将是21世纪对人类有重大影响的两件大事。中国的城市人口2002年是5亿,农村是7.8亿。根据规划,到2020年,城市人口将增加到8.3亿,农村要减少到6.2亿。中国不像美国和俄罗斯,除了黑龙江、华北平原等地,我们大多数地区都是以山地为主,农业人口数量还会相当大。

  当一个国家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0-3000美元时,将是这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同时也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历这个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我国的台湾省以及欧洲的芬兰、爱尔兰这些后起之秀,它们由于科技、教育的支持,都成功实现了由低的生产要素作为竞争力转向依靠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的转型。但另外一些国家,比如说巴西、泰国、马来西亚等,由于转型不当,陷入了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同时,产业的进步转移,光是靠引进外资而自己没有创新的高新技术是不行的,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主创新的意志和基础。世界银行按人均财富计算,十大富国都是自主创新的国家,如日本、丹麦、奥地利、挪威并没有太多资源。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拥有全球1/3到1/2的自然资源,富裕国家80%的财富来自非自然资源,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占全球R&D(研究开发)投入的86%,占全球技术转让和许可收入的98%。

  所以,稳定的政治环境,完善的市场经济,科技教育的发展,作用比自然资源更重要。同时,科技是在教育的基础上发展的,如果没有人才就没有科技发展的前提。在现阶段,要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的三个"转向":一是从资本投入拉动为主转向技术创新推动为主;二是从依靠廉价的要素成本为主转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主;三是从通过市场换技术为主转向自主创新为主。

  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五项重点任务

  第一,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21世纪,开发利用清洁、可循环使用的新能源是人类必然的选择。目前,人们正在研究开发利用核聚变能量,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前后,受控热核聚变发电有望实现商业化。同时,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都是清洁和可再生的,但目前由于能量密度比较小、资源比较分散,技术还有待完善,开发利用成本高,主要用于海岛、沙漠、比较分散居住的地方。从长远来看,从兼顾能源和环保来看,随着制氢技术、燃料电池和储氢技术的进步,以氢为燃料的电动车可能在城市,特别是在大城市成为未来的绿色交通工具。

  工业化发展及经济发展以及环境污染有一个“倒U”型曲线,横坐标是随着繁荣程度进展的,纵坐标是受环境文化影响的。在曲线起始地方是农业社会,这个时期消耗很少的能源,也有很少的废气和废物排放,poor and clean(贫穷但洁净);等到经济发展了以后,生活是提高了,但是污染也严重了,rich and dirty,(富有但不洁);一般他们认为是在人均3000美元到8000美元这个阶段是最严重的。日本上世纪60年代,德国70年代,英国和美国的30年代,都是这样的。过了这个阶段,产业结构调整,重化工减少,第三产业增加,服务业增加,同时由于经费比较充裕,治理污染的投入也增加,污染又慢慢降低了,达到rich and clean(富有且洁净)比较理想的状态。这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

  有人说,我们有没有可能在“倒U”的峰谷间打通一条隧道,不污染也可以快速地发展?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把“倒U”峰降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争取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不要太大。

  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技术,即人们通常所说的“4R”:“Reduce”即减量化,“Reuse”即再利用,“Recycle”即再循环,“Remanufacture”即再制造。减量化,就是要减少各种各样的消耗。再利用,就是说我们有很多东西不应该丢弃的,比如说玻璃瓶,不应该把它打碎,应该合理利用起来。我在瑞典时就碰到这样的事情,喝完一箱啤酒,把啤酒瓶送回去才能再换买来一箱新啤酒,这就是再利用。

  第二,要掌握装备制造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竞争力的突破口。

  当今世界制造科技有四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绿色制造。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世界各国都在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如德国制定《产品回收法规》,日本等国提出减少、再利用及再循环的3R战略,美国提出了“再制造”及“无废弃物制造”的新理念,欧盟颁布“汽车材料回收”法规,要求自2005年起新生产的汽车材料实现85%的再利用。

  趋势二,高新技术制造。科

  学技术特别是生物、纳米、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制造科技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制造业是高技术的重要载体,高技术又为制造业前瞻性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如波音7E7大量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复合材料用量超过50%。

  趋势三,用信息技术提高制造技术水平。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相融合,将进一步给设计与制造技术带来深刻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更好、更快、更省、更可靠地制造出创新产品。如波音7E7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典范,研发周期缩短40%,工程返工减少50%。信息产业是我们提高竞争力的途径。在通讯技术方面,我们已经是生产技术大国,我国现有有线电话、无线电话的容量以及因特网用户总量都已经是世界第一,华为、中信,还有一些其他企业,形成了一批有自主核心产权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通信设备企业。

  趋势四,极端制造。就是特别大或特别小,大的像三峡70万千瓦的水轮机的装置,光轮重就有430吨,在整体制造过程中如果没有计算机那是相当不容易的,这就是计算机数字制造的好处;小的如微型的计算机,可以在手上放置。还有纳米齿轮,小得让人肉眼都看不见。

  第三,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的重点。

  生命科学中,已经比较成功的一个是基因,一个是克隆。

  20世纪末最主要的成功之一是基因研究上取得的突破。基因(gene)是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W.Johannsen根据希腊文“给予生命”之意创造的一个词。一个基因就是能够编码一个蛋白质分子的一个DNA或一个RNA片段。人类基因组包括分布于人46条染色体的30000-35000个基因。人类基因组计划最终目的是测定基因组的全部序列,弄清整个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及其表达产物,彻底了解人类生命活动本质。2000年5月,科学家聚集美国,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完成。

  大家会问,人类为什么要测定基因排序?为什么我们就是黄种人,外国人是白种人还有黑种人?这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就是基因造成的,基因是遗传的。基因不但带给生物多样性而且也有可能产生各种疾病。现在已经发现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都和基因缺陷有关系。

  还有一个技术就是克隆技术,实际上它是一种无性生殖或无性繁殖技术。这其中存在大量法律和伦理问题,但人们想通过生物克隆来保持某些遗传的特征。生物技术在医药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有60%的成果应用于医药产业。

  第四,加快空间科学发展和海洋技术发展。空间技术是以现代火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新型科学技术。“阿尔法”国际空间站耗资1100亿美元,历时8年,建成总面积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可同时容纳7名宇航员生活和工作,动力由太阳能板阵列提供,设计寿命约为10年,是一个巨大的空间实验室。2005年10月,我国神舟6号飞船顺利升空,在完成预定任务后成功着陆。这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试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地球70%是被海水覆盖的。人类为什么对海洋这么感兴趣?因为地球上还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地区只有深海下面。深海下面的生物活性物质,在控制炎症、癌症、防治心脏病、血管老化等方面很重要。深海也是新能源开发的一个重点。但人们潜入深海的能力是有限度的。现在人类能够潜入海里的深度只有几百米深,当然有人创造过600米的记录。再下去就要用深海探测器。

  第五,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干细胞是基础研究的热点。干细胞即起源细胞。在细胞的分化过程中,细胞往往由于高度分化而完全失去了再分裂的能力,最终衰老死亡。机体在发展适应过程中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保留了一部分未分化的原始细胞。因此,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干细胞又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是在婴儿身上。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就是孕育生命的过程,九个月从一个眼睛也看不到的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孕育出新生命,而且是活生生的生命。这个都是由胚胎干细胞变出来的。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又叫干细胞工程或者器官工程,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研究工程。比如干细胞储备,等你到45岁了发现你心脏不好了,从你出生就储备的干细胞中提取可以生长成心脏的干细胞,培育心脏,最多九个月全身的器官就造好了,将不好的心脏替换出来,这样就可以对某些疾病进行非药物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

  “十一五”开局之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这是一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员大会,并对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作出了重大部署。这其中有一个总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自主创新”就是一个指导方针和精神;“重点跨越”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是当前的重点;“支撑发展”是说明科学和技术要和我们国家的基础建设相结合;“引领未来”是指基础研究要适度超前。

  自主创新是不是一个空的口号呢?当然不是的,有四个目标,R&D(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现在是1.35%,到2020年要达到2.5%,这个2.5是GDP翻两番后的数字。科技进步对GDP贡献率要从现在的30%提高到60%,我们国家对外技术依存度要从现在的50%降低到30%,专利授权和论文的引用数,我们现在是世界第20位,我们要争取到世界前5位。

  自主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各组成部分的核心行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我们提出自主创新,就是要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以后的再创新,综合起来形成国家的总体创新能力。

  原始创新,比如说三期的杂交水稻和汉字的照排,这是外国人没有过的。袁隆平教授的杂交水稻,解决了1亿多人的吃饭问题。他得的奖非常多,全部捐给了农业科技基金,奖励年轻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同时,他还提出来,我做的科研工作对所有人开放,因为我们是要为人民服务。集成创新,我们把国外可以商业化的零部件购买来以后,我们自己设计主机,把它组装出来。比如说汽车,汽车由六部分组成,我们都要靠自主创新来完成。第三个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的家电就是走的这么一条路,无论是彩电、冰箱,还是洗衣机,一开始整个装备的技术都是引进的,但是由于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消化吸收以后,新的技术不断涌现。

  (根据徐匡迪在省科协等单位举办的第七次江苏科技论坛上的演讲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本报实习生吴春春  本报记者 姜圣瑜 吴红梅整理余 萍摄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