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院士活动 > 机关信息
2006年学部工作局工作总结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在院党组、院领导的领导下,在院各有关专业委员会、各学部常委会和院各部门的支持下,我局全体工作人员勤奋工作,努力创造和谐工作氛围,顺利地完成了各项为院士服务的工作。
    一、顺利完成了第八次院士大会有关会务工作
    1. 配合办公厅等部门做好院士大会的相关工作。向全体院士发出会议通知,并逐一落实;认真为参会院士服务,保障院士在大会期间按时、顺利地参加各项活动。
    2. 与国际合作局共同组织了以“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全院学术报告会。邀请邬贺铨、侯祥麟、张彦仲、刘秀梵4位院士和赵文智教授,同时还邀请了美国威廉·沃尔沃教授、英国亚历克·布鲁斯教授、日本大村智教授3位外籍院士,作了7个大会学术报告。会前编印了学术报告文集。
    3. 认真组织院主席团成员、院领导、学部常委会成员换届选举的投票工作,保障了院主席团、院领导、各学部常委会成员换届工作的顺利完成。协助完成各专门委员会换届工作。认真组织原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调整方案、原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变更名称的投票表决等工作。
    4. 各学部办公室根据本学部所涉及专业范围也组织了形式不同的学术活动,共有37位院士在本学部作了学术报告。为便于交流,有的学部办公室将学术报告编印成册。
    另外,各学部办公室协助学部主任起草完成了各学部工作报告。组织了全院和各学部院士队伍建设讨论会。邀请了部分省市区和有关部门人员参加了本次院士大会,组织了座谈和参观,加强了沟通、促进了合作交流。
    二、认真开展了院士队伍状况调研和2007年院士增选筹备工作
    为了全面了解院士队伍建设状况,尤其是了解院士和地方各部门对我院院士增选和院地合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部工作局主动提出和认真组织开展了院士队伍状况的调查研究工作。研究室、办公厅和国际部给予了积极支持和配合。院士队伍状况调研共分四个课题组,分别开展了对院士队伍年龄状况及未来规模发展分析、关于院士增选工作问题及对策、国外工程院状况研究和院士队伍建设综合分析研究工作,提出了四个专题报告。其中,院士队伍建设综合调查研究报告在院士大会上印发给了每位院士,并在院士大会上进行了院士队伍建设专题讨论。本项研究各专题意见分别向院常务会议、院士增选政策委员会和院主席团会议进行了汇报,对于我院院士队伍建设尤其是院士增选工作方针政策的确定发挥了重要参考作用。
    根据院有关会议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做好2007年院士增选工作,我们对有关院士增选工作文件进行了重新修订。主要工作有:
    1. 修订并印发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提名书》、《投诉信处理办法》等相关文件;
    2. 起草了院士遴选和提名工作同志等有关文件,2007年1月印发了全体院士、科协、各部门及各省市自治区;
    3. 召开了增选工作会议,通报增选工作要求,听取各部门对增选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4. 及时上报和解答有关部门与个人提出的增选有关问题。
    三、协助组织开展了大量院士咨询工作
    咨询项目多、任务重、时间紧、成果丰,是2006年我院咨询工作的主要特点。2006年新设立咨询研究项目22个,其中重大专项4个。年内重大专项完成1个,在研9个;学部咨询研究项目完成10个,在研55个。计划近期结题的咨询研究项目14个。组织院士行5次。
    据不完全统计,共有550多人次院士和1100多人次专家参与了我院的咨询研究活动。咨询报告得到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有的已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一)重大专项情况
    《煤矿灾害防治的技术及对策研究》咨询项目,由杜祥琬副院长任项目顾问,范维唐院士任项目组长。2006年7月26日向国务院作了研究成果的汇报。会议认为:“工程院组织开展的煤矿灾害防治技术及对策研究,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对安全生产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抓住了当前煤矿安全、煤层气抽采利用、煤矿灾害预警测报与防治等关键性问题,符合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了许多科技含量高、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对策和建议,对加强和改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战略研究》咨询项目,由徐匡迪院长任组长,邬贺铨副院长、柳百成院士任副组长。内容涉及装备制造业15个领域,我学部有7位院士参与。此项研究从分析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根本原因出发,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与对策、及5~10年内我国装备制造业必须并能够掌握的自主创新核心技术的建议。
    钱正英院士牵头组织的《东北地区有关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咨询项目,33位院士和近300位专家参加。咨询报告明确提出今后东北地区土地利用的总体格局,并对地质勘探、提高资源保证程度、节制用水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提出了重要建议。温家宝总理听取了汇报。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咨询项目,由徐匡迪院长负责,有20多位院士和近150位专家参加。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指导思想,以及城市化发展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模式相适应,采取适度的发展速度,有指导、有控制地进行,走符合中国国情、多样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重要战略建议。研究成果已在国家相关政策中体现。
    《节约型社会战略咨询研究》咨询项目,由徐匡迪、宋健、钱正英院士任咨询项目顾问,王淀佐、张彦仲院士负责,共有33位院士和77位专家参加,涉及5个学部。现已初步完成总报告和各课题的分报告,提出了用新工艺、新技术解决能源资源节约问题,广泛地宣传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和应采取的工程措施建议,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此外,《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区域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环境综合治理和农业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战略咨询》、《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高性能纤维及相关制品国家发展战略与策略研究》等重大专项也在按计划顺利进行。
   (二)学部咨询研究项目情况
    2006年完成10个学部咨询研究项目,其中委托2个:
    ——我国城市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中国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西北干旱区绿洲农业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我国鲜活农产品保鲜、贮运、加工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新兴工业化进程中工程管理教育问题研究
    ——中国生物质资源与产业化战略研究
    ——把握自主创新的机遇,推进TD-SCDMA的产业化——发展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的相关问题及建议
    ——中国稀土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委托)
    ——高技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委托)
    尚有54个学部咨询项目在研,其中委托3个:
    ——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成长规律咨询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队伍状况调查研究
    ——咨询管理工作研究
    ——摩擦学科学及工程应用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
    ——发展我国固态白光照明技术及产业的研究
    ——新网络媒介环境下的信息安全对策研究
    ——我国公共信息共享的机制与管理问题研究
    ——播存网格的工程构思
    ——“油气”项目后续研究
    ——中国高温超导材料应用发展战略研究
    ——流程工业与循环经济
    ——我国绿色建材发展战略
    ——海水淡化及海水与苦咸水利用发展建议
    ——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业领域中CO2的排放、评估及其对策研究
    ——“反爆炸、生物、化学、核与辐射恐怖活动的科学技术问题和对策研究”(续)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战略研究
    ——中国东部危机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与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战略研究合并)
    ——中国中东部老矿山(危机矿山)合理勘查、开发模拟与矿山转制及矿城问题研究
    ——大型先进压水堆和先进核能系统工程战略研究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考察
    ——重大土木工程使用寿命与耐久性标准的研究
    ——地下工程与基础设施工程公共安全技术发展研究
    ——大型建筑工程风险评价与保险研究
    ——中国城市建设数字化方案与推进战略
    ——“西气东输”中的天然气的合理应用及相关政策研究
    ——我国大城市连绵区规划与建设问题研究
    ——新世纪中国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南方各省在建设大型纸浆厂及大面积种植桉树中保护生态与环境重大问题的战略研究
    ——果树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国内外生物技术谬用的形势分析与对策研究
    ——基因重组病原微生物的安全性及其管理的研究
    ——我国重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战略研究
    ——工程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研究
    ——我国重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经验教训及改进方向的研究
    ——工业工程——中国制造业实现世界制造基地的杠杆
    ——工程和工程哲学的研究
    ——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管理的研究
    ——2020年中国粮食和食物安全发展战略研究
    ——油气勘探项目综合工作法
    ——我国工程管理现状与发展关键问题研究
    ——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
    ——江河流域综合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研究
    ——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培养模式与发展道路研究
    ——中德工程教育比较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多样化的研究
    ——制药产业当前状况的调研和对工程科学研究的建议
    ——地下隧道工程装备国产化发展研究
    ——新世纪前20年中国钢铁工业的定位与发展战略
    ——我国工程研究院所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全国工程师制度研究(委托)
    ——我国钢铁、水泥、木材在加工过程中节约问题研究(委托)
    ——CNGI核心网建设示范工程(委托)
   (三)技术创新院士行情况
    与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地方政府部门,围绕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共同组织了5次“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分别为河北省生物产业技术创新院士行,院士、专家技术创新山西行(医药),院士、专家技术创新山西行(化工、冶金与材料),陕西先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院士行,四川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院士行。
    据不完全统计,共有36人次院士和25人次专家参加,共赴14个企业进行了考察交流,举行技术座谈会26场,做学术报告26个,听众达1100余人次,与企业共同研讨技术问题和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达成了若干合作意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63条。
    四、组织和参与组织各类学术活动近50场
    全年共举办工程科技论坛13场,主题分别是:
    ——海洋腐蚀与控制工程
    ——硅材料研究与硅产业发展
    ——节约型制造
    ——分子聚集体化学的工程应用
    ——中国空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论坛
    ——钢铁冶金技术的国际新进展
    ——高原医学与青藏铁路卫生保健
    ——网格技术、应用及产业的发展
    ——复合材料技术与应用可持续发展
    ——三峡工程建设技术与管理
    ——兵器科技创新论坛
    ——中国燃汽轮机的发展道路
    协助举办香山会议3次,主题分别是:
    ——中国太阳能利用的发展机遇与战略对策
    ——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化的基础研究
    ——中国医疗卫生发展中的科学问题
    工程前沿研讨会2次,主题分别是:
    ——节约型制造科技前沿
    ——未来的道路交通安全生命保障体系
    举办和协助国际学术会议18次:
    ——中国工程院—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有效利用能源技术研讨会
    ——研发全球化国际论坛
    ——移动IPV6国际研讨会
    ——绿色化学科学与工程和过程系统工程国际论坛
    ——中德新材料研讨会
    ——2006国际地质科技论坛
    ——第二届建筑节能国际学术周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
    ——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第二届全球大会暨疾病控制优先项目全球发行
    ——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研讨会
    ——国际遗传学药理学大会
    ——发展中国家流感大流行的预防和控制国际研讨会
    ——2006年中国国际肝胆外科论坛
    ——发展中国家流感大流行的预防和控制国际研讨会
    ——第四届亚太血栓与止血大会(APCTH)
    ——中美儿童肿瘤研讨会
    ——第七届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中的国际工程管理论坛
    ——节约能源法修订国际研讨会
    有关学部还组织了10多次不同规模的国内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活动,如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WAPI技术座谈会、第一届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西湖论坛、中粮集团生物质能源与化工发展战略研讨会、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首届学术年会、地下工程与基础设施工程公共安全与技术发展研究研讨会、院士深圳学术报告会、基层医疗与医学装备研讨会、中国食物与营养高层论坛等。
    五、积极稳妥地开展了地方合作工作
    本着“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重点开展和支持了山东省、深圳市及空军方面的合作工作。
    在与山东省合作方面,协助组织了院士专家莱芜行,涉及钢铁材料、新型建材、粉末冶金、精细化工、纺织工程、机械制造等产业领域;协助组织了“2006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暨博览会”、“济宁专利技术博览会”、“济南信息技术博览会”等。
    在深圳共组织举办了8次规模较大的学术活动,邀请了47位院士和311位专家到深圳举办论坛、学术报告会和研讨会等。其中有:“建筑节能与环境”院士论坛、“软件技术—科学技术论坛”、 “海峡两岸可再生能源材料研讨会”、 “2006(医疗卫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术报告会”、 “2006国际仪器仪表与测控自动化高峰论坛” 、“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 、“抗体靶向药物研究与临床应用研讨会”和“高交会Super-Super论坛”。
    与天津市在人才与项目方面的合作;化工学部与包头稀土高新区的合作;农业学部和山东省农科院的合作;医药学部与广西在中草药资源方面的合作;信息学部与北京市在信息化方面的合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6年还组织了新疆能源基地建设和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两个方面考察咨询活动,徐匡迪院长亲自带队。
    此外,根据地方实际需求,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组织院士、专家为地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如受广东惠州邀请,化工学部组织了广东惠州石化区咨询与学术活动;受江苏省南通市政府的邀请,农业学部组织了纺织、化工、养殖、船舶、水利等方面的咨询与学术活动。(学部综合处)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