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政策研究室在院党组和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其它司局级部门同志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积极投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机关建设宗旨,努力为国家工程科技发展服务、为院士服务和为院机关服务。政策研究室全体人员紧密团结,埋头苦干,克服重重困难,高效率、高水准地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2005年工作总结
一、为国家工程科技发展服务,2005年我们的工作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 侯祥麟院士宣传工作
宣传侯祥麟院士是今年政策研究室至关重要的工作内容。按照院领导指示,我们参与制订了侯祥麟同志先进事迹宣传工作整体方案。策划并负责具体组织、协调、落实和推动了时代先锋——侯祥麟同志先进事迹宣传工作,包括与中宣部、中组部、中纪委、中科院、中石油、中石化的沟通、协调。组织安排中央新闻媒体侯祥麟同志先进事迹采访团对有关单位和院士、侯老、侯老亲朋故旧的联系、采访。与国办会议处、人民大会堂、广东省委宣传部及汕头市委的联络、组织报告会等一系列会议。全程陪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面对面》等栏目对侯老的采访报道。参与制作宣传侯老事迹的专题片和编辑宣传侯老事迹的书籍。编发宣传工作《简报》16期,并全程拍摄了大量珍贵照片并制作了光盘。
工作量的统计。据不完全统计,在近半年的时间里,政策研究室自己撰写的简报和报道稿达30余篇,共组织各类活动30多场,先后邀请60余家相关媒体进行了报道。所形成的新闻稿件近100余万字,各媒体新闻稿100余篇,Google相关检索达到32300余项。
侯祥麟院士的先进事迹感动了全国人民。侯老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时代先锋”的封面人物,成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典型代表。他的事迹在科技界,尤其是工程科技界、石油石化界更是引起了强烈反响。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的“五种精神”也得到科技界的广泛学习。温家宝、何勇、陈至立、徐匡迪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还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报告会。在这些成就背后的每一个很小的活动,都是在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细节把握下进行的;每一次会议的成功举行,都凝聚着政策研究室人员的辛劳和汗水。
(二) 咨询工作是政策研究室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看,配合院里的咨询工作,政策研究室2005年主要完成了8个方面的咨询工作:
参与撰写代表工程院报送的文件和材料共6份。包括提交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建议说明“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向国务院办公厅报送的材料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部分、向国务院“我国院士制度的情况”汇报稿、向科技部报送的《中国工程院2004年工作进展和2005年工作重点》、以及院级文件《中国工程院2005年工作要点》和给陈至立同志年终汇报材料“中国工程院2005年工作和2006年计划”等。
起草院领导的讲话、报告及贺信、致辞等共9份。包括徐院长在中国工程院综合楼奠基仪式上致辞、徐院长致江南造船厂建厂140周年贺信、王院长在中国科学院2005年度工作会议致辞、王院长在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5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徐院长在中科院党组扩大会议上报告:当前我国工程技术的发展与战略机遇、徐院长在“侯祥麟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向温家宝等领导同志汇报简稿、中国工程院召开主席团会议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体会、学习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的体会、徐院长2006年新春茶话会贺词等。
参与院级咨询项目共8个。分别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战略研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高技术产业若干重点领域“十一五”发展研究、中国信息化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有害饮酒和过量饮酒研究等。分别承担撰写总报告,承担部分工作联系人等工作内容。
对自身承担的2个咨询课题进行了结题。年内,继续推进我国工业研究院所改革分析与发展、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研究两个自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完成了结题工作。
参与组织的2项其他研究工作。组织了对建设节约型社会院士座谈会的宣传报道,并整理了会议纪要,并在《政协报》等多份报纸上整版报道院士的观点。组织部分院士开展对科技成果鉴定改革情况的调研,形成的调研结果报备科技部。
对《院士建议》工作进行总结完善。年内共编发院士建议12期。起用《院士建议上报流程表》,并对《院士建议》的内容、建议人、第一建议人学部等进行列表统计。在对《院士建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或政策推动的《院士建议》开展主动调研,以形成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研究报告。今年年内,配合“十一五”规划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开展了有关“我国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的进展与对策研究”的前期调研。调研采用企业深度访问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目前已采访部分重点企业,并收到知名企业填答的问卷若干份。
答复人大提案。辅助协调发改委和财政部参与到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217号建议的答复中来,并结合发改委和财政部的复函,形成工程院的复函,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及19位提案代表。
回复其他部委和司局单位的来函共12份。分别对《公务员法》、《广播电视传输法》、《〈关于中国科协2004年工作情况的汇报和2005年工作安排的请示〉中具体问题》、《公司法》、《科学院章程》、《对“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文件》、《注册工程师制度》、《证券法》、《物权法》、《2006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审计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来函进行了答复等。
(三) 配合院士增选工作
与增选相关的宣传活动。参与了“2005年院士增选工作通报会”和“增选院士名单公布通报会”的策划并负责具体组织、协调、落实工作,40余家新闻单位参与了两次会议的报道。
撰写两次增选讲话。第一次增选主要谈到我国工程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从第七次院士大会以来一年的主要工作,第二次增选主要着重于对于院士制度的肯定和态度。
其他增选文件。根据整理的院士们对《给新当选院士的一封信》和《向当选院士所在部门和单位提出的建议》的意见,并修改原文。
(四) 出版工作
政策研究室是院学术与出版委员会的秘书处之一,承办委员会有关出版方面的各项工作,完成委员会布置的各项工作,同时还承办了《中国科学技术前沿》编委会会议、《中国工程科学》编委会会议,并联系、协助杂志社工作。除此之外,还出版了5部图书,文字达90多万字。
《工程科技与发展战略》。我院所做的咨询项目涉及面广,意义重大,有不少项目涉及国家秘密,因此编辑、印制好咨询报告文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既能保留好我院的学术成果和历史资料,又是对外宣传院士工作,为国家、社会进步做贡献的窗口。2005年《工程科技与发展战略》咨询报告文集2004年版,共收录13篇咨询报告和12篇院士建议,40余万字,对涉密的项目严格把关,只列出题目,隐去内容,以防泄密。
《中国科学技术前沿》。这是我院的重点出版物,已经连续出版了8卷,凝聚了我们的很多心血,组稿、审稿是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环节,与作者的沟通、交流是成书的保证。2004年编辑、出版了第8卷,收录18篇文章,共50万字。按时在院士大会上把书交到院士手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画册。这是我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出版的展现院士风采的大型画册,至今已经出版了6卷。继2004年中国工程院建院十周年时成功举办院士风采图片展后,又受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的邀请,在三校成功举办院士风采图片展,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2005年新当选院士名单公布后,我们已经开始商讨计划下一卷画册图片资料的拍摄采访工作。
美国《工程前沿》。翻译、出版美国《工程前沿》。今年完成翻译2003-2004年版,即将出版。
“工程前沿研讨会”的系列书籍。2005年已出版《中国交通运输网络理论研究前沿》一书。
(五) 学术工作
工程前沿研讨会。根据出版委员会的要求,借鉴美国《工程前沿》的模式,从2003年起,举办“工程前沿研讨会”,就某一个专题开展研讨,并在会后出书,系统地反映会议的内容。今年筹备、组织举办了2次“工程前沿研讨会”,主题分别为“交通运输网络理论工程前沿”和“工程哲学工程前沿”。共有100多位来自高校、企业、政府从事学术、工程、行政管理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80位院士、专家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并对相关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
香山科学会议。参与组织了2次香山科学会议。
(六) 奖励工作
光华工程科技奖相关工作。光华工程科技奖今年是提名年,经过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对奖励的“实施细则”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后,从6月1日开始了提名工作。经过半年的工作,通过150位院士和工程技术性学会的提名,共有83位候选人获得提名,现已委托8个学部组织初评工作。平时保持与理事们的日常联系,经常接待台湾代表团的来访。
其他奖励工作。与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保持业务联系,接受他们对我院奖励工作的领导。每年组织院有关人员参加国家奖励大会。协助何梁何利奖的提名候选人工作,协调有关事宜,参加颁奖活动,通报获奖信息。应团中央的邀请,为弘扬科学精神,培养优秀的青年人材,与团中央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主办“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的评审活动,徐院长担任该活动顾问。评奖活动即将开始。
二、围绕为院士服务,我们主要从3个方面主动开展了工作:
(一) 策划、组织院士的报道和采访
全年共策划、联系、安排对院领导和院士、专家的采访报道近60人次。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主流媒体的相关文章登载和消息播发量是建院以来最多的。为树立工程院的良好形象,宣传院士们在各自领域所做的贡献,从而推动了工程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 资助院士出书
经过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长期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为我院争取了新的资助,即资助院士出版学术著作。经过几次出版委员会的研究,与高教社的沟通后,制定了“中国工程院学术著作出版管理办法”,成立了“中国工程院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助委员会”,正式启动了“中国工程院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助”工作,经评审,2005年资助6位院士出版学术专著。
(三) 联系报刊赠阅
联系、协调《经济日报》、《科技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为院士们提供赠阅服务。
三、围绕为院领导和院机关服务,政研室主要进行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 积极宣传我院的各项工作
配合院里其他部门,组织部分媒体参加了党员先进性教育、建立节约型社会座谈会、一系列工程科技论坛、学术报告会、国际会议、院士新春茶话会等活动和会议的宣传报道工作,负责撰写多篇新闻稿。
(二) 拍照及照片留档工作
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院士增选会、院士行、国际合作与交流、各类论坛、会议、院机关各项活动拍摄留档和纪念照片3000余幅,各类报刊、杂志及网络共采用了120多幅。
(三) 其他院机关工作
承担院机关综合楼开办费部分设备的预算制定工作。承担我院向国务院报送我院各项活动信息的工作。承担院领导和其他司局的其他相关工作。
总得来说,政策研究室的工作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词,一是主动出击,积极进取,主要反映在各个处室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争取资源,更多地做好三个服务,如出版处争取到的高教出版社每年100万元对于院士著作出版的资助,信息处争取到的价值70万元的报纸赠送,和调研处2005年已经开始尝试的围绕《院士建议》的主动调研。二是尽职尽责,不遗余力,政策研究室的无论在编人员,还是借调人员都是最少的,因此每个人身上的工作量都是很大的。其他不用多讲,宣传侯老所形成的各个令人难忘的数字是对研究室人员工作热情的最佳证明!三是全室一盘棋,增强战斗力,打破各处室之间的行政归属,将今年新来的三个同志灵活调动和调配,既使得各个同志能够尽快熟悉全室的工作,也为今后的工作储备了人才。
政策研究室的工作宗旨是,营造团结、和谐、向上的氛围,通过完成重大任务的磨练,为年轻人的成长创造展示和发展才华的舞台,造就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我们认为,所有成绩的取得与全室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来的三位同志进步很快,已经成为研究室完成各项工作的重要生力军。
2006年工作计划
政策研究室作为四个局级单位之一,将配合院里工作的开展,提早行动,主动承担和配合两院院士大会的各项任务;学习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主动学习,努力增强为“三个服务”做出贡献的素质;努力探索,积极进取,将调研、宣传和出版工作做出新特色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