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扎西:用信息技术拉近西藏与世界的距离

【 字号   】

作者:韩扬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5-22

 

尼玛扎西:用信息技术拉近西藏与世界的距离

尼玛扎西。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韩扬眉

 

    “我是沐浴着新西藏的阳光,在党和国家培养下成长起来的藏族知识分子。国家和社会需要时,我不上谁上?”尼玛扎西平和的语气中带着坚定。

 

    立足西藏数十载,中国工程院院士、西藏大学教授尼玛扎西带领团队研制藏文信息处理领域相关国际标准并推广应用,奠定我国在国际藏文信息系统领域的主导地位;研制全球首款藏文版数字和智能移动操作系统,提升我国涉藏地区社会信息化水平;研发藏文古籍文献资源数字化技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藏语言文字自动识别关键技术,探索技术成果在边疆数智领域的工程化应用模式……

 

    尼玛扎西始终怀揣报效国家、建设家乡的家国情怀,带领团队潜心科研,用信息技术拉近西藏与世界的距离。

 

    “我们不做谁来做?”

 

    上世纪60年代,尼玛扎西出生于西藏拉萨。与父辈不同的是,他接受了较为系统化的现代教育。他始终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回馈祖国和家乡。

 

    1988年,尼玛扎西从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毕业,回到西藏,在西藏大学任教。当时,中国的信息技术方兴未艾,计算机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和使用。在上海读书时,尼玛扎西看到,中文信息处理(主要是汉语)应用于日常学习和办公,极大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

 

    而在西藏,大学里还没有计算机专业,在日常公文处理、大学藏文教材编写、文献整理等领域,没有一个可使用的桌面藏文处理系统。

 

    “我们不做谁来做?我觉得我们应该要满足社会需求。”秉持这样的信念,尼玛扎西投入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中。

 

    然而,尼玛扎西并未学过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在软硬件条件极其有限、没有互联网等通信手段可以利用、人员缺乏的情况下,尼玛扎西带领团队埋头苦干,从最基础的知识入手,研究藏文信息处理技术。

 

    1992年10月,尼玛扎西团队历时两年成功研发出“TCE藏、汉、英文信息处理系统”软件,为藏文信息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小试牛刀”的研究中,尼玛扎西看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藏文信息无法交互。

 

    由于当时藏文没有信息交换用的编码标准,无法在各类信息平台间正常传输。在信息网络时代,某种语言要想与世界畅通无阻地对话,必须制定其文字的信息交换用编码的国家和国际标准。

 

    尼玛扎西团队在短时间内查阅了大量技术文档,并结合藏文文字特性,争分夺秒地起草并提交编码标准提案。他们从“一张白纸”开始研制相关标准,有时为了制作一个高质量的藏文编码字符集方案,从早晨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

 

    1997年7月,尼玛扎西带领团队研制的藏文编码方案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确定为《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字符集》国际标准,藏文由此成为我国第一个制定完成编码国际标准的少数民族文字,解决了藏文信息处理无编码标准可循、信息无法共享和交互的技术难题。

 

    作为全球藏文信息系统技术标准,该方案是国内外所有软件系统和信息平台藏文处理功能实现的基础,有力维护了国家权益,奠定了我国在国际藏文信息系统领域的主导地位以及藏文信息系统的发展基础。

 

    信息网络时代,西藏没有落下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无疑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尼玛扎西欣慰地说,西藏及时跟上了时代的发展步伐。

 

    1996年4月,尼玛扎西到丹麦参加国际会议,第一次接触到了“因特网”等新鲜词汇。他听得不是很明白,但直觉告诉他,这必定是影响未来的重要技术。

 

    回国后,他来到电子科技大学,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从早到晚阅读各类相关书籍,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到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中心求教,从最基本的专业名词学起,逐步学习和了解因特网知识。

 

    当年7月,尼玛扎西回到拉萨,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指导以及电子科技大学的帮助下,带领团队建设了CERNET西藏主节点(现称为拉萨核心节点),使CERNET西藏主节点成为西藏自治区第一个提供因特网接入服务的机构。在此基础上,他们负责规划建设了西藏大学三期校园网、多媒体教学系统和西藏第一个IPv6园区网。

 

    在尼玛扎西看来,这是他践行家国情怀的实际行动。“虽然当时只是一名普通教师,但在这个岗位上,需求来了,我们责无旁贷。如今西藏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不敢说水平一致,但没有代际式的落后。”

 

    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末以前,尼玛扎西助推了西藏“入网”,那么此后尼玛扎西开拓了中国藏文信息技术研究新领域。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通信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然而,由于没有藏文版的移动操作系统,人们只能用移动电话通话,无法进行进一步的藏文信息处理、传输和共享,制约了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几十年前,会有人问这个或那个品牌的手机能不能用藏文。现在没人问这个事了,因为经过近10年的努力,移动电话处理藏文成为了常规化操作。”尼玛扎西说,在某品牌手机聊天软件中编辑并发送藏文“扎西德勒”,另一不同品牌的手机会接收到完全一样的内容。

 

    这一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背后,是他和团队近10年的奋斗。

 

    2005年,尼玛扎西团队与企业合作,研发出全球首个藏文版数字移动操作系统,移动电话生产商基于此推出了全球首款藏文数字移动电话;2014年,他们与企业合作,研发首个藏文版智能移动电话操作系统,相关企业基于此推出了全球首款藏文智能移动电话。

 

    而在计算机藏文操作系统方面,原来只能在Windows等计算机操作系统上实现藏文输入输出等处理,而没有研发出真正意义上的藏文操作系统。2021年,尼玛扎西团队与国防科技大学、麒麟软件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首个计算机操作系统藏文版——国产“银河麒麟操作系统藏文版”。

 

    “这些工作极大提高了西藏和我国涉藏地区的社会信息化水平。信息网络时代,西藏没有落后太多。”尼玛扎西说。

 

    新使命 新担当

 

    尼玛扎西团队始终秉持发挥所长、服务国家的信念。“话语权是国家战略。如今回头看,有些工作如果当时没做,今天就没法向国家交代。”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尼玛扎西又有了新的思考:如何利用在语言智能领域的技术积累服务国家战略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尼玛扎西正在牵头实施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

 

    回顾工作的36年,尼玛扎西坦言,自己起初并未想过做科研,是社会和国家的需求推着自己一步步往前走。“我们团队不过多考虑眼前利益,而是根据自身技术、人员和资源等条件,以需求为导向,定下长远目标,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而这个目标一定是跳起来能够得着的。”

 

    除了科研工作者,尼玛扎西的另一重身份是教师。36年来,他为本科生上课,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推动西藏高校计算机专业从无到有,形成了本、硕、博3个层次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要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尼玛扎西说。

 

    2023年11月,尼玛扎西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份荣誉代表了一个新起点,鼓励我继续做好藏文信息系统领域工作,并在更广阔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服务国家。”尼玛扎西表示。

 

    《中国科学报》 (2024-05-22 第1版 要闻)

 

    原文: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4/5/379639.shtm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