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朱光亚:“回去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

来源:办公厅宣传与政策研究处   发表时间:2021-05-26

【 字号   】

作者:本报记者 金振娅    来源:《光明日报》(2021年05月26日 01版)

 

朱光亚人物素描.jpg

朱光亚人物素描 郭红松绘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

 

    ——摘自朱光亚牵头组织起草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1949年年底)

 

    在“两弹一星”的精神谱系中,朱光亚标注了光彩夺目的精神坐标。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伴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颁奖词对朱光亚如是评价。

 

    在拥有55年党龄的朱光亚心中,党和祖国的需要就是他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早在18岁那年,朱光亚转入位于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理学院开始物理学习期间,他接触到中共地下党员,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和熏陶。

 

    1946年9月,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推荐朱光亚和李政道赴美国留学,攻读核物理学专业。留学期间,朱光亚密切关注国内形势变化,积极组织学生进步活动,决心早日学成、报效祖国。

 

    终于,等到了机会!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时间,留美中国学生奔走相告。同年11月至12月,朱光亚等人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所在地安娜堡,以留美科协名义多次组织中国留学生座谈会,以“新中国与科学工作者”“赶快组织起来回国去”等为主题,讨论科学工作者在建设新中国方面的作用,动员大家归国效力。

 

    1949年年底,朱光亚牵头组织起草《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呼吁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建设,先后有52名中国留学生在公开信上签名。

 

    归国心切,时不我待!朱光亚抢在美国对华实行全面封锁之前,于1950年2月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取道香港返回祖国。

 

    在投身新中国的建设热潮中,朱光亚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1956年4月,朱光亚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之奋斗终身。

 

    在中华大地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氢弹爆炸、第一次核航弹空投爆炸实验、第一次原子弹、导弹“两弹”结合试验、地下核试验等一系列重大试验,都是在朱光亚参与组织领导下进行的。

 

    朱光亚不但被誉为中国科技“众帅之帅”,也是一位各方公认的战略科学家。他始终走在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着眼国家科技长远发展,在推动核能和平利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和制定、“863”计划制定与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前期论证、创建中国工程院等重大工程和科技项目等诸方面功勋卓著,有力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遥望苍穹,朱光亚星熠熠生辉!“两弹一星”精神,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

 

    (本报记者 金振娅)

 

    原文: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1-05/26/nw.D110000gmrb_20210526_4-01.htm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