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洪伯潜:愿以一生许矿山

来源:办公厅宣传与政策研究处   发表时间:2022-03-15

【 字号   】

来源:光明网    2022-03-11 15:29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光明日报记者 齐芳

 

    “只要还能工作,什么时候都应该服从工作需要,干什么工作都应全力以赴。”

 

    ——洪伯潜

 

    煤炭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而矿井建设与煤炭开采却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有这样一位老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洪伯潜,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矿井建设研究与工程实践,他是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也是我国不稳定含水地层深井钻井法施工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洪伯潜1931年生于福建厦门。1952 年,他考入厦门大学土木工程系(后因院系调整并入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并于大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年轻的洪伯潜想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但大学毕业之际,他却在志愿书上这样写道——“服从组织分配,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其时正是20世纪50年代,年轻的共和国正处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高潮。身处这样的洪流中,洪伯潜迫不及待地想要学有所用。就这样,他被分配到北京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从此与煤炭工业结缘,从事有关矿井建设的科技探索。

 

    想要设计与建设满足时代需要、结构合理、安全可靠及施工先进、便捷的井筒,井壁是极其重要的,必须充分了解拟建设矿井地区的地质条件等相关具体情况。在洪伯潜的职业生涯中,他走遍了我国大部分的煤炭产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每年都要在矿区现场待大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他说:“只有深入矿山生活,我们才能确切了解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才能将井筒设计得更合理及安全。”

 

    他最早去的,也最难忘的,是黑龙江双鸭山矿区。双鸭山矿区严寒、简陋,这里让初入矿区的洪伯潜真切体会到了煤炭行业的从业环境是如此艰苦。他和工人们同住一屋,一起睡在板条搭成的通铺上,屋里没有桌椅,晚上灯光昏暗。没过多久,他的身上就长了不少虱子。

 

    然而,恶劣的环境并没让他打退堂鼓。因为更触动他的,他最惦记的,是矿井建设者们的辛苦和安危。为了祖国的需要,为了矿工兄弟们的工作与生活,非矿业科班出身的洪伯潜,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钻研矿井建设技术上,他寻找一切有关的资料,深入了解矿山的特点和需求,以便于建设现代化的、安全的矿井!

 

    从海拔 4300米的青海木里煤田,到我国东部地区深厚表土不稳定含水地层的煤田,几十年来,洪伯潜用脚踏实地的工作践行着自己“到祖国需要的地方”的誓言。

 

    1958年,他与课题组同事成功研发我国第一座煤矿竖井悬臂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井架,在河南省鹤壁市鹿楼煤矿投入使用;1964年由他负责的课题组成功研发32米高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井架并投入使用;“六五”“七五”期间,他负责“深井钻井法凿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科技攻关项目,在国际上率先研发成功440米表土不稳定地层的大直径井筒特殊施工方法;“十五”期间,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力矩平衡法”,以控制深井筒泥浆中悬浮下沉井壁结构的竖向稳定,保证了钻井法应用于近600米深表土不稳定地层大直径井筒凿井技术工程的成功。

 

    虽然获得多项荣誉,但洪伯潜从不以此为傲。他所牢记的是:“国家建设的需要、单位工作任务的需要,就是我的工作岗位。”

 

    院士小传

 

    洪伯潜(1931—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在科研一线从事矿井建设研究与工程实践,负责并完成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项目“深井钻井法凿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十五”期间提出了“力矩平衡法”控制解决深井筒泥浆中悬浮下沉井壁的结构竖向稳定的关键技术并完成工程实践;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研究,完成了一批近600米深表土不稳定地层大直径井筒钻井法凿井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完成国家级及部、院级课题33项。195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原文:https://share.gmw.cn/kepu/2022-03/11/content_35580622.htm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