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钟山:科技强军为国铸“弹”

来源:办公厅宣传与政策研究处   发表时间:2022-03-21

【 字号   】

来源:光明网    2022-03-19 16:21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光明日报记者杨舒

 

    “无论你来自哪里,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航天精神都应该成为一生奉行的准则。”

 

——钟山

 

    “导弹技术是一个国家科技强军水平的最高体现!没有导弹就没有国家安全。”抱定初心,我国著名防空导弹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山用60余年的党龄书写了一位航天人的传奇。

 

    1949年,18岁的钟山从重庆大学数学系弃笔从戎。4年后,他光荣地成为共产党员。1958年3月,成绩优异的钟山被选调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 工作,开始了他毕生从事的导弹事业。

 

2017年9月29日,钟山院士在青少年走进工程院活动中讲课.jpg

2017年9月29日,钟山院士在青少年走进工程院活动中讲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钟山是我国第一代防空导弹研制的主要技术骨干,最先倡导和研制出主动式末制导雷达,完成样机试验,当时属国内领先。

 

    “先仿制,后改进,再自行设计”,按照这样的思路,1964年,钟山的技术团队成功生产出“红旗-1”导弹。两年后,他们又自行研制出“红旗-2”导弹。正是以上的“红旗”系列导弹,在1965—1967年间,多次将侵犯我国领空的美国新型U-2高空侦察机击落,这至今仍是我国军事史上的传奇故事。

 

    1980年,研制“红旗-7”导弹武器系统的重任落到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的肩上。“红旗-7”被看作填补我国低空防御空白的第二代武器系统,钟山被任命为总设计师。

 

    面对这个艰巨又紧迫的任务,在他的组织和领导下,技术团队突破了初制导、制导精度和引战配合等关键技术,既快又省,较好地完成了研制定型,独立回路遥测弹飞行试验、闭合回路遥测弹飞行试验、战斗遥测弹飞行试验和全武器系统设计定型飞行试验4个大型飞行试验一次成功。在定型试验中,“红旗-7”实现了国内四个首次,即首次创造了超低空、双靶、五弹中五靶的记录,首次通过武器系统全面的战术性能使用试验。1992年,“红旗-7”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1988年,钟山再次出任 “海红旗-7”导弹总设计师。经他倡议、决策和参与,“海红旗-7”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圆满完成重要试验,为我军引进装备的顺利验收作出重要贡献,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飞獴-80”“飞獴-90”……多年来,他主持研制的武器系统已装备我国陆、海、空三军,指挥、决策发射导弹上百发,编写各类资料、技术报告百篇以上,培养了一支优秀的设计师队伍,为我国国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8年,钟山以70多岁的高龄出任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场馆安保科技、指挥控制系统设计项目总设计师。他与团队共同努力,完成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奥运安保科技系统C4I3SRT,荣获了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0年,钟山因突发脑梗住院,后遗症影响了他的语言表达。他硬是凭借过人的毅力,从认字开始,顽强恢复。之后,他积极投身智慧产业,带领科技人员将C4I3SRT安保科技系统与“智慧城市”嫁接,从“平安奥运”迈向“智慧城市”。

 

    几十年的防空导弹事业,让钟山有了一肚子惊险刺激的故事和人生感悟。如今,已经90多岁高龄的他还经常带着这些故事走进校园,与青年学子分享。

 

    “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与航天精神密不可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这样的航天精神被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发扬光大,到了今天依然没有过时。”在一次演讲中,钟山对年轻人说,“无论你来自哪里,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航天精神都应该成为一生奉行的准则。”

 

    院士小传:

 

    钟山(1931— ),制导系统工程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分别作为第一位和第五位完成人,获1992年和199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编写各种技术报告110多篇。现为三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原文:https://kepu.gmw.cn/2022-03/19/content_35598295.htm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