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2022-11-17
文 | 唐洪武(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确立国家“江河战略”,擘画国家水网重大工程,领导新时代水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是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跃升。过去十年,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不断完善,成功战胜了黄河、长江、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多次严重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近十年,我国洪涝灾害年均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一个十年的0.57%降至0.31%。
二是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整体提升。过去十年,国家水网体系加快构建,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从2012年的7000亿立方米提高到2021年的8900亿立方米。截至2021年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困扰亿万农民祖祖辈辈的吃水难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三是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显著提升。过去十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河湖长制落地见效,全国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越来越多的流域重现生机,越来越多的河湖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四是水环境发生了转折性变化。过去十年,水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强,全国地表水Ⅰ至Ⅲ类水质国控断面比例由2012年的61.6%提高到2021年的84.9%,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由2012年的10.9%下降为2021年的1.2%。
我深感,新征程上治水兴水的使命任务艰巨。迈入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作为世界上水情最为复杂、治水任务最为艰巨的国家之一,治水兴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当前,治水兴水面临四大主要任务。一是要准确把握国家发展模式转变带来的人与水资源的矛盾变化,推进国家水网建设,破解水资源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二是准确把握气候变化与高强度人类活动带来的持续影响,系统性解决新老交织的水问题。三是系统化重构水能、电能和水资源时空分布,进一步优化水能利用效率,并带动其他能源的优化配置,加强绿色、低碳、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有力支撑“双碳”目标的实现。四是加快建设水利领域的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努力实现战略人才自主培养和关键技术重大突破,破解我国水利领域仪器设备和主要应用软件高度依赖进口的难题。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科教兴国战略,开创治水兴水新局面,我从教育和科技角度提四点建议:
一是大科学交叉。高度重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社会、人文科学的交叉与融合,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应用,开展综合交叉前沿研究,促进水利科技创新发展。
二是多尺度融合。高度重视对宏观战略问题的探索,在更大的时空尺度上研究水、生态系统、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构建以全球水物质、水循环为研究对象的“天-空-地”整体方法论体系、技术创新与研发体系,建立新的跨时空多尺度水圈科学研究范式。
三是大平台重组。聚焦国家水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的不同领域,重构能够提出新问题、新方法、新技术的重点实验室体系。
四是大格局育人。发挥高校人力资源供给主阵地作用,深化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和国际合作培养,优化适应新发展格局需求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超常规培养高质量复合型创新人才。
《中国科学报》 (2022-11-17 第1版 要闻)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_KBwfxSNjUcgey8gzH61F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