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龙乐豪:苏州对中国航天贡献不小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3-09-23

【 字号   】

来源:姑苏晚报 记者: 张致远 时间:2013-09-15

 

 

    在2013年苏州市“全国科普日”开幕式上,长征三号总设计师与总指挥、中国工 程院院士龙乐豪以“中国的火箭与航天”为主题,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院士报告会。 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75岁的龙院士精神矍铄,风趣幽默,他首先从“一个‘70后’ 的老人”、“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一个从牛背上走下来的火箭总设计师”三方面做 了自我介绍,然后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了火箭的基本构成、发展历程、技术现状和 未来展望。在谈及苏州时,他说,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航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 苏州做了不小的贡献,比如,在航天专用的大功率振动台、特殊的导管、阀门、电子器 件上都能看到苏州的身影。首次来到苏州的他直呼“来得太晚了”。

 

    “嫦娥三号”发射基本敲定12月初

 

    我国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近年来,随着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月亮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近。在讲座上,龙院士向大家透露,嫦娥三号的发射时间基本敲定在今年12月初,将在西昌航天发射中心择机发射,“我国的探月计划分‘绕、落、回’三步走,首先是2007至2010年,嫦娥一号、二号的环月探测,该目标已经成功实现; 接下来是2013至2014年,嫦娥三号、四号的软着陆探测,即将发射的嫦娥三号就有一个月球车,我们的计划是让它在月球上着陆,走上十公里,并在月球表面采集月壤,分析后把数据传回地球;第三步是2017至2020年,嫦娥五号、六号的机器人不但要登陆月球并取样,还要把月壤送回地球。随后则是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了。”

 

    那我国什么时候能够实现载人登月呢?龙院士给出了答案,“从技术和经济层面来说,2025年前后,我国有望实现载人登月。届时可能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先用载重较轻的火箭分两次把载人飞船送上环月轨道,组装后,再把人送上去进行着陆等操作;还有一种是用重型火箭直接将3至4人一次性送到月面。”2018年要对火星实施无人探测

 

    除了登月外,龙院士还介绍了我国未来的航天事业蓝图,“中国将会在2020年前建成空间站,基本设想是一个核心站,两个实验舱,包含一个货运飞船,一个载人飞船。建造空间站的前两步是发射载人飞船和实现出舱活动、交会对接、空间实验室等操作,随着神舟系列的一次次发射成功,这两步的进展很顺利。”

 

    在无人深空探测方面,2030年以前,我国将对火星、金星、木星共进行9次探测,其中最快的是2018年5月,我国将利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中国首个火星环绕探测器和着陆探测器送到火星,进行一次环绕和招录巡视探测。据悉,该火箭计划在2015年年中发射。

 

    “太空三峡”有望解决能源问题

 

    你知道备受关注的能源问题也有希望通过航天技术的发展得到解决吗?

 

    “在地球同步轨道的高度,每平方米的太阳能可产生1336瓦热能,如果在上面部署一条一公里宽的太阳能电池环带,当微波、激光的转换效率为100%时,则它一年接收的太阳能就等于地球可开采石油的能量总和。能源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龙院士也表示,要实现上述目标,还有数个技术难题有待突破,因为在目前设计的模型中,这个容量同长江三峡电站相同的电池环带的总重将达5万吨,如果用现有的重型火箭发射,最少也要600多次才能把所有零部件送上太空,还要耗时5到11年。“因此,加速研制重型火箭和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探索核热推进等新概念航天运输系统,是保证我国迈向世界航天强国的必由之举。”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