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杨秀敏:信息化战争要求防护工程提高应对新型常规武器能力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3-10-24

【 字号   】

来源:新华网 记者: 时间:2013-10-21

 

 

    “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精确制导常规武器对于防护工程的威胁越来越大。”中国工程院院士、防护工程专家杨秀敏在参加大型访谈栏目《两院院士谈强军》时表示,防护工程研究已从防核武器向防常规武器方向转变。

 

    杨秀敏说,核武器作为迄今人类制造的杀伤威力最大的武器,一旦使用,将会给世界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拥有的上万枚核弹,足以毁灭地球好多次,因而双方维持了几十年的核恐怖平衡。随着冷战的终结和世界形势的缓和,发生核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在当代,核武器所发挥的主要是遏制和威慑作用。

 

    有鉴于此,美国早已把战略重心悄然放在了新型常规武器的研发方面来。上世纪90年代爆发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实际上是美军检验其新型常规武器装备及其相应战法的演练场。因而,海湾战争所展示出的新型常规武器作战能力让世界震惊,也引起防护工程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通过空天地全方位侦察确定目标,远距离投送弹药,精确命中、摧毁目标,然后对毁伤效果进行评估,整个过程中信息数据链发挥着关键作用,故称为信息化战争更为贴切。此时,战争形态由机械化作战时的近距离、低药量、面轰炸方式发展为远距离、高药量、点袭击和钻地爆方式,从而大大增加了防护工程战场建设的难度。如何应对这种作战模式,倍受各国军队关注。

 

    杨秀敏说,应对现代战争的威胁,一方面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来袭武器的干扰和拦截能力,另一方面要继续增强防护工程的综合防护性能和保障能力,例如分散配置、一体防护、隐真示假、因地制宜等。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