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钟世镇:南方医科大缘何参与航天科研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3-11-01

【 字号   】

来源:羊城晚报 记者:林世宁 时间:2013-10-23

 

 

    10月17日晚,南方医科大学枫林堂枫叶厅灯火通明,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用生动精彩、妙语连珠的演讲,让现场时而笑声连连,时而掌声雷动。88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钟世镇教授,此刻正在为师生们进行一场主题为《神舟五号回顾与启迪》的科普讲座,并揭秘南方医科大为何参与航天科研。

 

    创新第一步:

 

    在实践中正确提出问题

 

    “南方医科大学为何参加航天科研?”钟世镇院士指出,当时杨利伟感到座舱触地时身体很不舒服,因为在冲击下颈椎和腰椎很容易受伤。执行我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的“神五”顺利返回后,如何防护非正常着陆对人体冲击造成的伤害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也亟须研究和解决。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专家提出保护对策方案,进行病理学伤情分析研究,同时进行座舱跌落实验后续研究,并设计假人跌落实验等系列实验,重点观察了颈椎和腰椎等部位的受力情况,为航天员加颈托和加强座椅弹性等改进方案提供了实验依据。”钟世镇院士在讲座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

 

    “航天员在实践中提出了问题,这是科研基本功中重要的一环。”他同时强调,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科研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

 

    “科研要按目标要求,周密设计,要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还要多关心宏观世界。”钟世镇院士在现场展示了在航天飞船上拍摄的卫星照片,照片上清楚地显示了地球上灯光分布,只见北美洲灯火远比南美洲密集,欧洲灯火远比非洲密集。“灯光能说明经济上的差距,灯火辉煌与经济发达密切相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他用两句诗比喻从事科研工作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

 

    海南文昌发射中心的最新建造情况也同样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钟世镇院士向大家介绍,文昌航天发射场能借助接近赤道的较大线速度,以及惯性带来的离心现象,使火箭燃料消耗大大减少,还可通过海运解决巨型火箭运输难题并提升残骸坠落的安全性。

 

    做好岗位工作,不以“SCI”论英雄

 

    在钟世镇院士看来,科研工作既要有优秀的“领头雁”,更要有众多的“孺子牛”;同时,做好岗位工作不要以“SCI”论英雄。

 

    “宿双林是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前身)生理学教研室老师,曾是航天医学研究所长和航天发射副指挥,可包括南方医大师生在内的民众对他的事迹知之甚少。”钟世镇院士举例说,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主要专业有航天骨科学、航天神经内科学、航天耳鼻咽喉、航天口腔医学、航天心血管医学等。“要甘当配角、当好配角。择岗就业有很大的机遇性,献身爱国要服从社会需求。只要打好基本功、有能力者,就能适应环境,在岗位上成才。”

 

    据悉,南方医科大学是广东唯一参与载人航天研究的协助单位。早在2002年,钟世镇教授领衔完成的国家“863”数字人项目,为开展载人航天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2004年9月开始,南医大数字人课题组参与了“返回舱非正常着陆冲击试验”、“宇宙射线对人体的伤害和防护”等课题的研究,设计并制造了着陆冲击塔和多次冲击座椅、构建了数字化人体生理模型和数字化人体辐射模型等,完成了非正常着陆的冲击实验和座椅的改进。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