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李连达:缘何屡屡有人愿中“大师”的招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3-11-05

【 字号   】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刘 莉 时间:2013-11-03

 

    周日特别策划

 

    若不是22岁小伙子云旭阳的突然身亡,也许不会有太多人注意到“再次出山”的胡万林。这位十几年前便锒铛入狱的“大师”在出狱后重操旧业,在无任何行医资格的情况下,以“神医”形象给人治病。

 

    让人不解的是,十几年招数未变:用眼“透视”、一把芒硝治百病,却依然引来荒唐的追随者,为何屡屡有人愿中“大师”的招?

 

    人有多相信,“大师”的法力就有多高

 

    “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人,很容易看穿这些骗人的把戏,不太容易上当受骗,比如医药界很少有人会相信他们。”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觉得,总有人中“大师”的招与科学素养缺失关系很大。

 

    在近日参加中国科协“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时,李连达揭秘了这些“大师”所用的欺骗手段。

 

    “有人反映,‘大师’给他发功、治病后,确实觉得好了一些。原来失眠的能睡着了,原来头昏脑胀的现在也不晕了。这可能是很多人被骗初期的感受,觉得‘大师’的确有功力。”李连达解释,其实这是暗示疗法,是心理治疗。

 

    李连达说,“大师”们用气功治病多半是靠暗示作用。暗示作用于大脑,调节整个神经系统。但问题是这种疗效仅限于精神症状,对器质性疾患无效。表面看好像好了一点,实际上内脏的病变在持续加重,延误病情,造成很坏的后果。

 

    “这种暗示疗法有一个特点,信则灵,不信则不灵。有的人很虔诚,信佛、信教、信神仙、信鬼,也信骗子的言论,暗示疗法确实能让这些人觉得有些症状在好转。但是不信的人,比如说医务人员或者科学素养比较高的人,无论‘大师’怎么讲怎么说,都不接受他的暗示,那就一点作用也没有。”李连达说。

 

    李连达还讲到上世纪90年代风靡一时的气功“大师”严新的“绝招”——“带功作报告”。这位“大师”一边作报告一边发功,几千人的会场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十几个人又蹦又跳,手舞足蹈,自己无法控制,但他们确实不是托儿。这是什么情况?李连达说,从医学来解释,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生理问题,“他带功作报告时带有催眠性质,有一些很虔诚的人接受了他的暗示,大脑皮层进入了半抑制状态,皮层下中枢被释放,迷迷糊糊出现异常反应”。

 

    “这些从医学角度来讲都是可以解释的,并不神秘,但是骗子会利用这些现象欺骗老百姓,老百姓不了解,就信以为真了。”李连达说,“目前我国对养生保健的正确宣传做得很不够,正确的宣传不够,不正确的歪理邪说就会泛滥成灾,所以,加强科普宣传是当务之急。”

 

    人们“心理防卫”的需要给伪科学提供了生长土壤

 

    在长期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教授乐国安看来,除了科学素养缺失带来的盲目追随外,很多人相信伪科学还源于自身“心理防卫”的需要。

 

    乐国安解释说,人生在世,不如意十有八九。当遭受失败和挫折,自己的愿望没有实现时,人是很痛苦的。心理学讲,在这种情况下,人就会“自我调节”,而“调节”有多种形式,其中之一是主动寻找一种合理的方式来为自己的失败作出合理的解释,获得心理平衡。

 

    “事情做得不好,或者是失败了,此时自己承担责任是很痛苦的,就说这是天意,是命运的安排。既然是老天爷的安排,是我的命不好,跟努力不努力没有关系,自己就心安理得了。”乐国安说,很多人相信命运,相信星座,或者相信伪科学,从内心深处来讲是“心理防卫”的需要。当然这种“心理防卫”对人有一定安慰作用。“但如果一个人的人生都陷入这种阿Q式的‘自我防卫’当中,也是一个悲剧。”

 

    乐国安认为,迷信或者相信“大师”,往往出于“自我效能感”不足。“自我效能”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否干成功一件事情的可能性的评估。“如果一个人自我效能很高,很有力量,很强,干事情的时候心理负担就比较小。但是往往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自己能否干成某件事不大有把握,就是说‘自我效能感’是不够的。这时候为了给自己壮胆,就会去寻求某种不大好解释的力量来支持自己。”

 

    这就像古时候打仗,要找占星师来夜观天象,如果统帅认为肯定能打赢,我是百万大军,对方只有几万人马,那就用不着占卜,因为他有很强的“自我效能感”。

 

    李连达则认为,那些得了很难治的疑难杂症的人,因为有强烈的求生愿望,不想死,便会病急乱投医,寻求“大师”的帮助。“所以只有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大量病人,特别是年老体弱、慢性病病人得到很好的医疗照顾,满足他们的医疗需求,他们才不会再去找江湖骗子。”

 

    对权威的过度崇拜让“大师”大行其道

 

    无论是胡万林,还是王林,这些“大师”在宣传自己时都会贴出自己与众多名人的合影,利用人们崇拜权威的心理获取信任。更有作家写出70万字的书,将胡万林捧上“神坛”。

 

    “人们总是愿意模仿地位比自己高、有社会成就的所谓权威。”乐国安说,每个人多少都有一种崇拜权威的心态,这是一种社会心态。崇拜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迷信性质,如果进一步形成比较重的迷信,就会造成对伪科学的接受。

 

    崇拜权威,进而模仿权威,唯权威马首是瞻。所谓的“大师”正是看穿了这种效应,很懂得利用这种所谓的权威效应、名人效应,跟名人们套近乎,甚至拉拢他们,让缺少科学素养的人跟着上当受骗。

 

    “我不恨胡万林,只恨那些神化他的权威,我们曾经迷信权威。”几年前,一位被胡万林医治身亡的患者家属曾这样对媒体记者说。一些全国著名的大作家为其作书立传,权威的报纸杂志连篇累牍去报道,那么多的政府官员与其合影,参加其医院开张典礼并发表演说。正是权威们的步步帮衬让一个没有行医资格的人,成为“再世华佗,神功大师”。

 

    乐国安说,名人需要自重。普通公众也不要轻信权威。“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谓权威并不是什么都明白的人,在这方面权威,并不等于在其他方面也权威。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