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记者:李勤 时间:2013-12-20
健康“管”起来
健康管理如果能够覆盖到全社会,从实现个人健康信息管理、个人疾病危险性评估、个人健康改善发展到人群的健康管理,将有效降低我国的医疗成本,极大改善国民健康状况。
若干年后,一个婴儿还在母亲腹中时,他的健康档案就会开始建立。医生通过基因检测等各种手段,定位他所携带的各种疾病易感基因,并且分析他对不同治疗的反应程度,从出生后就开始检测追踪他的身体状况和周围环境,在某种疾病在他身上降临之前就能“未卜先知”,避开可能导致患病的“雷区”。即使最终患病,依然能迅速制定最适合他的个体治疗方案。
这不是科幻小说,这是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一届分子检测与慢病管理学术大会上,专家为我们描述的健康管理行业最终可能发展成的形态。
“健康管理”并不是一个新兴行业,早在20年前,我国健康医疗产业的专家及其他从业人员就已经对此展开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认为“健康管理”应该是“一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在该学术大会上也强调:“健康管理必须做到‘三全’,即全生命周期、全方位和全人群。”
在专家的眼中,健康管理如果能够覆盖到全社会,从实现个人健康信息管理、个人疾病危险性评估、个人健康改善发展到人群的健康管理,将有效降低我国的医疗成本,极大改善国民健康状况。
慢病管理与分子检测
从2012年8月21日到2013年7月7日,陈君石院士率领的研究团队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宁夏石化公司和北京市工商局等开展了5个群体体重健康管理干预项目,通过实施干预方案,干预前77%的肥胖率降到56%,人均减掉了5.3公斤。
陈君石对健康管理中肥胖干预的研究结果卓有成效,同时在上述学术大会上有两位专家分别针对肿瘤和糖尿病从分子检测的角度提出健康管理的需求。
中国医学院肿瘤医院研究所研究员林东昕在研究中发现肿瘤患者对治疗反应的异质性与遗传变异有关。因此,他提出通过检测追踪基因情况,制定肺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将造福病人。
“973”首席科学家、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贾伟平认为,糖尿病也应该有早期预警机制,将其纳入健康管理。
据资料统计,全世界有3.7亿糖尿病患者,中国有接近1亿糖尿病人,也就是说,世界上每4个糖尿病人中,有一个是中国“糖人”。
“在中国,还存在一些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大概有1.5亿。数据表明,中国人在遗传上对糖尿病是中度易感,中国人糖尿病的患病人数还会增加。移居海外的华人已达到15%~20%的糖尿病患病率。而轻型的血糖升高,50%的人几乎没有症状,正是没有症状警示,才导致机体器官逐渐被疾病吞噬和影响,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病,如脑卒中、冠心病高发、肾功能衰竭等。”贾伟平指出。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糖尿病的发生。根据中国人的遗传背景研究,白种人是糖尿病低度易感人群,印第安人人种是糖尿病高度易感人群,中国人处于中度易感状态。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与遗传有关的糖尿病占整个糖尿病类型的15%左右。
“发现中国人糖尿病易感基因,提供早期遗传预警及疾病分型,发现降糖药物疗效的遗传标记,则能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指导。而且正常体重的人若伴有腹型肥胖,容易发展成糖尿病,因此他们是早期健康管理更需要关注的人。”贾伟平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从基因表观与遗传的角度阐述了在基因水平上利用生物芯片前沿技术开展防未病治已病的应用。程京表示,这种技术和研究已经在我国重大的慢病预防、早诊、个体化治疗、预后、复发监控等领域有着良好的转化应用,将大力推动中国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