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杜祥琬:我国能源安全观及战略要素的新思考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4-01-09

【 字号   】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4-01-02

 

    我国传统的“以煤为主自给,以引进油、气为重心”的能源安全战略,已经不足以解决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需要新的思考,做出重大调整,引入新的观念。

 

    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问题

 

    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问题可从三个方面看:

 

    一是能源供应能力问题。我国煤炭的资源量虽可满足今后相当长时间的消费需求,但过快的消费增速,已使煤炭的年产量大大超出了实际的“科学产能能力”,带来了一系列的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等问题。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持续走高。天然气(含非常规天然气)有增长的空间,但仅靠天然气难以实现对煤炭高比例的替代。非化石能源是一个持续增长的方向,但需假以时日,才能在一次能源结构中达到高占比。因此,随着全国能源年消耗量的增加,能源供应客观上受到科学供给能力的制约。

 

    二是能源利用产生的环境安全问题。我国东部地区大面积的重度空气污染,严重影响着人民的健康和我国的国际形象。最重要的污染排放源,正是煤炭和石油的利用。而应对气候变化要减排的温室气体,与改善空气质量要减排的污染气体基本同根、同源。因此,能源的发展受到国内环境容量的制约,能源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应视为能源安全的重要内涵;

 

    三是国际竞争环境中的能源安全问题。国际能源革命正悄然兴起,这是一场争占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制高点的竞赛,我国能否赢得这场竞赛,是我国能源安全必须高度重视的新问题。

 

    因此,我国传统的“以煤为主自给,以引进油、气为重心”的能源安全战略,已经不足以解决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需要新的思考,做出重大调整,引入新的观念。

 

    新世纪的中国能源安全观

 

    新世纪的中国能源安全观似应由以下三点构成:

 

    1、能源供给安全观念的革新:应由供给侧单向提供保障,转向由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协同提供保障的观念,即转向“以科学供给满足合理需求”,把抑制不合理需求,提升到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通过能源需求的合理化,供应的科学化,实现我国可持续的能源安全保障。

 

    2、能源的环境安全观:由单纯的“保障供给”理念,转向“保障供给和保护环境并重”的理念,把解决能源利用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3、国际竞争环境中的能源安全观:人类文明形态的进步将伴随着能源革命,国际能源结构的优化、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科技的进步、能源价格的优势等,对我国能源的核心竞争力构成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机遇。我国长远能源安全观应基于新能源科技和产业的振兴,确立具备国际视野和长远战略眼光的能源安全观。

 

    我国能源安全的四个战略要素

 

    从以上体现“科学发展”与“生态文明”理念,以及我国国情特点的能源安全观出发,提出以下我国能源安全的四个战略要素:

 

    1、节能和减排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基本要素之一。加强节能降耗,大力改变“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发展模式,抑制煤炭、石油、电力和热能使用中的浪费,抑制不合理需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引导能源合理消费,限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推广节能技术,淘汰落后产能;认真做好建筑和交通节能;对城镇化提出明确的绿色、低碳的要求,设置“城市排放天花板”,推广“低碳社区”建设;强化“煤炭、石油消费总量”和“排放总量”的双控。国家已经明确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2020年能否定量提出总量控制在45亿吨标准煤左右,其中,主要是对煤炭和石油消费总量的控制。

 

    2、化石能源的高效、洁净化利用,是我国中近期能源安全的要素。特别是在高效绿色安全开发的基础上,提高煤炭的发电和直燃利用的效率和洁净度,增加天然气(含非常规天然气)的比重(尽早使其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占比超过10%),发展石油替代,提高车用燃油的品位等,火电必须脱硫、脱硝,并对煤电提出具体要求:每千瓦时煤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700克左右(目前平均为800多克)。

 

    3、将“以煤为主自给,以引进油、气为重心”的能源安全战略,逐步转向以低碳新能源技术的进步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作为我国能源安全的长远战略要素。从科技、政策、体制等几方面,推进可再生能源(含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垃圾资源化利用、地热、海洋能)和核电等非化石能源的稳步发展,显著增加它们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占领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制高点。这是我国能源长远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长远大计。国家已明确非化石能源2020年占比大于15%,建议2030年应能大于25%,2050年进一步达到40%~50%。建议成立国家研究中心,加强创新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

 

    4、拓宽国内外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外两个资源,特别是与俄罗斯及周边国家的能源合作。积极进口石油、天然气、电力、金属铀、高品位煤炭等,增加供给和战略储备,是我国能源安全不可或缺的要素。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