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记者:彭科峰 时间:2014-02-11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已扩大至40个,政府补贴力度也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热不起来。
近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通知,调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同时明确现行补贴推广政策到期后,中央财政将继续实施补贴政策。
与此同时,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名单确定,共有12个城市或区域入选。而在不久前,已有28个城市或地区成为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
然而,尽管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不过在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上,公众的反应似乎并不尽如人意。
缘何新能源汽车推广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到底有无破解之道?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补助全球领先
事实上,近年来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利好政策频频出台。2013年9月,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按照要求,2013年纯电动乘用车可获得最高6万元/辆的补贴,此后补贴额度将逐步下调。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中国对于新能源电动车的补助在全球处于较领先的位置。
不过,公众的反应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积极。“从补贴政策的效果来看,人们对于新能源电动车的购买和使用情况不是很理想。”陈清泉认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程度并不高,这值得有关部门认真思考。
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秉刚也表示:“我国计划到2015年在首批试点城市中推广新能源汽车约30万辆,但我很担心接下来的两年内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因为上述目标包括了一半的私人购买,这要看消费者接不接受。”
为何无济于事
“单靠政府的高额补助,救不了高端电动汽车市场。”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杨裕生认为,从《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下发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确定,几乎全是由各级政府包揽的承诺,丝毫不见对汽车生产企业的要求、约束。“这样会产生很多后果。首先,汽车生产企业可以将车价定得很高,不愁卖不掉,因为自会有政府‘兜底’。还有,如果不对相关企业提出新能源汽车生产量的指标,汽车企业可以‘随心所欲’,大力生产燃油车赚钱,而不会根据市场化前景选择电动车发展方向。”
陈清泉也表示,当前的状况是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方面,政府和企业热,而市场较冷。“一方面是企业要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而一些政府官员也希望调动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样车的积极性,以此作为示范,但忽视了市场的需求。”
如何“为民所用”
“将新能源汽车商业化,让市场热起来,首先要处理好政府、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在这方面多下功夫。”陈清泉说。
他同时认为,要让新能源汽车“为民所用”,还要处理好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商业模式发展问题,并“让百姓用得起、用得方便、用得安全,而这需要车体生产商、制造商与电力部门融合好”。
此外,在陈清泉看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公平处理产业链上的各利益相关方。“有些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较好,是因为当地政府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构建了一个好的平台,很好地处理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利益链,公平对待其中的相关利益方,而不偏重于某一方面。”
尽管在推广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陈清泉对新能源电动车的发展依然充满信心。“公交车、出租车只占我国车辆总数的3%,但其消耗的能源与造成的污染占到30%。因此,首先要在公交车、出租车和短途物流上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再逐渐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