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4-03-17
他率先把网络技术引入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管理,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去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阳春三月的合肥工业大学校园充满生机,一位长者正在激情满怀地给学生们讲课,"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时鲜词汇不时迸出。这位年过六旬的长者就是合肥工业大学新晋院士杨善林。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网络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还是个新鲜词。1992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安庆分公司广发英雄帖,招募技术力量,想把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管理。杨善林骑着自行车,在校园里四处张贴招募团队人才的海报,终于张罗起一支"摸着石头过河"的科研队伍。这支以杨善林为首的合工大团队凭借扎实的功底拔得头筹,很快积极投入科研中。
经过三年的钻研、调试,国内第一个企业管理局域网在杨善林团队手中建成投入使用,安庆石化公司实现网络化管理。这个局域网包括企业所有的人事、生产、财务领域管理,它的建成标志着我省企业管理从此步入计算机网络管理时代,这在全国也属于领先地位。随后,杨善林继续带领着他的团队,趁热打铁又建成了安徽省立医院、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单位的管理网络,大大降低了管理、生产、运营的成本。
时代发展带来一轮又一轮的新课题。10年前,以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全国主要铸造性企业,遇到了铸造废品率、耗能和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由杨善林领导的课题组成功研制并掌握了"铸铁材质参数液态快速检测与质量控制"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发"牌"铸铁材质参数液态在线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系统"能在炉前对4大类23种不同牌号的铸铁熔液进行多达18项材质参数的快速检测,检测速度提高了200多倍,使我国成为第三个可以生产此类检测控制系统的国家。此项技术荣获当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在杨善林工作的三十多年中,各种奖项、成果纷至沓来。要问杨善林哪里来这么大的劲头?他说:"我要追赶错过的时间。"今年已经66岁的杨善林参加科研工作的年龄并不年轻。他高中毕业后当过10年的农民和工人,一直到1978年恢复高考,才以30岁的年纪考入合肥工业大学。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总是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工作。在学校里,杨善林有个外号叫"拼命三郎"。一次,杨善林去北京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刚上火车,他就把随身携带的投影仪、笔记本电脑都拿了出来,在火车上办公。
2013年底,杨善林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士对我来说,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杨善林说,他不会因为当选院士而改变,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仍然是当好学生们的老师。他的研究方向也逐渐转移到宏观管理研究上。去年年底,一份5万字的《201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报告》出炉,这是杨善林献给家乡的一份厚礼。现在他又开始筹备皖江示范区2014年发展报告的相关事宜,2015年的发展报告也在筹划中。
人物感言
如果能把个人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科技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那正是人生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