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晨报 时间:2014-05-07
在第16个世界防治哮喘日来临之际,一项由2038名哮喘患者或其家属参与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42.3%)的患者或其家属并不了解在哮喘稳定期也应该进行维持治疗,真正在疾病稳定期仍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则更少。调查显示,哮喘患者稳定期的维持治疗未得到重视,近一半患者或其家属并不了哮喘稳定期也应该进行维持治疗。
哮喘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我国哮喘发病率近年来持续增长,控制情况不容乐观。2013年,我国发布的“全国哮喘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有哮喘患者近2000万。中国大陆地区哮喘总患病率1.24%,多个省市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达到良好控制的比例也很低。大多数患者开始发病的年龄在5岁之前,小儿患者中3岁以前发病的比例占50%。如果不能得到积极防治,儿童哮喘中约1/3至1/2的人可迁延至成年。
“现在医学上不乏能有效控制哮喘的方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辰教授指出,“中国哮喘患者的良好控制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坚持长期的规范治疗,同时哮喘患者或家属在认知上存在着不少误区。”
王辰院士反复强调:“以哮喘和慢阻肺为主的慢性呼吸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并称中国四大慢病。哮喘可防可控可治,需要长期规范用药,想通过‘短、平、快’的治疗达到永不复发的目的是不现实的。而规范的急性发作期治疗和稳定期的维持治疗可使哮喘的控制率达到80%,并能有效降低疾病对患者的伤害,减轻患者、家庭、医院、社会的医疗负担,使患者长期获益。”
■相关链接
哮喘治疗存在三大误区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原所长钟南山教授总结了哮喘治疗方面最常见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不发作不治疗
很多患者哮喘一发作就往医院跑,感觉症状稳定了,就逐渐减少用药甚至擅自停止用药,结果往往造成病情的反复。网络调查结果也显示,近两成的受调查患者或其家属认为没有症状就应中断治疗或者认为是药三分毒,能不用就不用。
钟南山: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误区,稳定期的维持治疗是哮喘患者疾病长期管理的重点内容,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从而入院治疗费用及总体治疗费用,并且保护肺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误区二:拒绝激素治疗
不少患者和家属担心激素的副作用,对身体造成伤害,尤其是女性和儿童患者,怕吸入激素会发胖或影响生长发育。在哮喘症状缓解后,往往自行断药,有些患者转而去使用未经正规批准的偏方,潜在危害很大。
钟南山:吸入激素是目前公认的有效且安全的哮喘治疗方法。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这种炎症属于变态反应性炎症,使用抗菌素治疗是无效的,只有规律应用激素才能抑制此类炎症。吸入疗法为局部用药、剂量小、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起效快、全身不良反应少,无痛无创,适合包括儿童在内的哮喘人群的防治。现有的研究表明,儿童患者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安全的。吸入激素治疗,药物可直接吸入气管,直接作用于气道,吸收入血液循环的药物剂量极小,吸入激素治疗所需的激素剂量也比口服给药所需剂量小得多,大约只相当于口服剂量的1/10至1/20,所以长期吸入激素治疗一般不会造成全身性的副作用。
误区三:治疗期间不检查肺功能
患者常常根据自身的某些症状及用药次数,来判断哮喘的病情,这样的做法主观成分较多,需要能客观反映哮喘疾病程度的指标。
钟南山:肺功能对于哮喘的诊断与评估很有价值,其指标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延伸阅读
儿童哮喘治疗重在家庭治疗
在第十六个世界哮喘日来临之际,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启动“儿童哮喘管理健康行动”,专家指出,儿童哮喘的防治应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原则。在急性发作期缓解症状,在慢性维持期和缓解期防止症状加重和预防复发。在这一过程中,家庭已经成为治疗儿童哮喘的最佳地点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申昆玲教授表示,中国哮喘患儿的用药情况并不乐观、有待改进。儿童哮喘如不进行长期维持治疗,则会使哮喘症状更加严重。
中华变态反应学会副主任委员洪建国教授表示,现在已经有了家庭使用的雾化装置,患者足不出户即可进行高效的雾化吸入治疗,病儿在熟悉的环境中还可避免因恐惧造成的哭闹。
虽然患儿大部分时间可在家自行用药,但目前长期正规药物吸入疗法的家庭使用情况仍然不尽如人意,而家长对药物吸入疗法的认识程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