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广播网 时间:2014-06-16 12:34
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与大连市建委、大连星海湾开发建设管理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二十一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在我市召开,包括5位院士在内的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位桥梁建设界专家、学者和精英共聚一堂,一同围绕本届大会的主题“经济、耐久、创新”,进行学术论文交流。
该会议是我国桥梁建设界的知名专业盛会,每两年召开一届。该会议首次在连举办,参观大连南部滨海大桥,并以南部滨海大桥为背景工程进行研讨,是本届会议的重要环节。
会前,参会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项海帆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结合南部滨海大桥项目,分析了当前我国桥梁建设的一些误区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要一味追求大跨度,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项海帆入住的酒店窗外,就是正在建设的南部滨海大桥。
在项海帆看来,目前,国内桥梁界追求规模和尺度似乎越演越烈,有的区域只要跨度最大、数量最多、尺度最大。然而,他认为,这些都不能代表桥梁建设的难易,在业内不具考量价值。在国外,对桥梁设计强调“3E”,即功能、经济和优美,这和我国实用、经济和美观的原则是一致的。大连南部滨海大桥很巧妙地将这三点结合在一起,为了解决交通问题而建设的大桥,在满足通航需求的前提下,没有追求过大跨度,同时,还从景观角度,采用了悬索桥设计,强调了结构的美学设计,这让人们远观近看都会产生一种视觉享受。
“不要将创新低俗化,应用国外先进成熟技术不可耻。”
项海帆认为,桥梁建设发展至今,创新很难,中国目前的技术创新大部分还处于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更多的是一种学习和跟踪阶段的低层次创新活动。桥梁界确实应当以技术突破论英雄,但只有遇到真正的挑战,而且通过克服困难提出了新的工法,创造了相应的先进设备并获得了成功,或者发现了旧工法和设备的缺陷,有了重大的改进,才算是真正的技术创新。一般来说,一座大桥所用的技术大部分还是沿用成熟的技术,能有一两个自主创新技术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不会有太多的创新成果。
“从桥梁大国到桥梁强国,我们还要继续跑。”
项海帆认为,中国桥梁以巨大的建设规模和飞快的建设速度,使中国成为桥梁大国,但绝不是桥梁强国,因为我国拥有的桥梁自主创新和专利技术还不多,还缺少世界级品牌设计公司、施工企业和知名学者,在国际桥梁建设市场上还缺乏信誉和竞争力。同时,材料性能的提高、专业软件的研发、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方面距离桥梁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即将结束采访时,他信心满满地说:“上个世纪80年代时,与桥梁发达国家的差距是50年,现在差距20年,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到2050年,我们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