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记者:刘羊旸、王宇 时间:2014-07-02 09:36
不必对厄尔尼诺“谈虎色变”--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
近日有关厄尔尼诺话题再度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今年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吗?它将给我国气候造成哪些长远影响?公众应如何正确看待厄尔尼诺现象?围绕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
全球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记者:中国气象局预测今年可能会发生中等以上强度厄尔尼诺现象,请您介绍下目前处于何种状态?大概何时有可能出现这一现象?
丁院士:我认为基本上可以比较肯定地说今年厄尔尼诺会发生。目前已进入了厄尔尼诺的状态,预计到8月、9月份还要有一次发展,到圣诞节的时候可以达到高峰,到底高峰可以到多少度,说法不一。
现在面临的关键是强度预测。国外有些科学家认为它将是一次非常强的厄尔尼诺,但我认为主要还要看西风的强度,因为风在不断变化,尚有不确定性。根据6月中旬国家气候中心与国际气候部门的预测,热带中东太平洋升温最高可达2摄氏度左右,即至少可达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
对厄尔尼诺的监测和预测,首先要看太平洋海平面高度变化,即东西的海平面变化;其次要看西风爆发;第三,看能不能通过春季障碍,即可否持续并发展。根据过去五六十年的记录,有14次厄尔尼诺现象生成,但夭折的也有几次。所以我们做厄尔尼诺预报会非常小心,因为它影响太大了,如果报错,那么全世界天气气候完全是另外一个图像。
警惕厄尔尼诺衰减年对气候的影响
记者:人们对1998年的洪水记忆犹新,受厄尔尼诺的影响,今后几年南方洪涝灾害是否会加剧?
丁院士:厄尔尼诺可能会带来极端气候事件,比如导致夏季风的减弱。季风衰退后影响很大,对我国的影响就是季风很难深入北方,雨带基本上在黄淮以南,长江或者更南的地方,这样北方降雨量就会减少。
我们今年很可能会有这种影响,但最明显的应该是明年夏季,即厄尔尼诺衰减年。过去十多年来,由于气候变化下西太平洋海洋表层温度升高的影响,季风爆发一直比较早,在5月中上旬开始爆发,今年的季风爆发偏晚,在6月上旬以前始终没有完全达到爆发的指标。
根据历次厄尔尼诺年对中国气候影响的统计,厄尔尼诺影响最明显的时期是其发生后的次年,届时长江流域降水异常,洪涝灾害风险加大。1998年长江大洪水就是发生在厄尔尼诺次年,这是特别需要关注的。
一般强厄尔尼诺年一发生,整体上全球的温度要上升0.1摄氏度左右,我们知道由于气候变暖,10年可能平均增加0.2摄氏度,而现在一年要增加0.1摄氏度,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全球增温量,这样就可能又恢复到1998年以前全球变暖的速度上去了。很多科学家关心今年的厄尔尼诺到底有多强,如果非常强的话,可能会使得近10年至15年全球增暖偏缓的状态发生逆转。
理性看待厄尔尼诺现象
记者:提到厄尔尼诺,有些公众对其感到担忧和恐惧。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厄尔尼诺?
丁院士:由于厄尔尼诺影响是大范围的和较长期的,公众应关注下一时期的气候预测及其影响,要关注在此异常气候期的天气变化,尤其是是否会出现极端事件或突发性天气,然后计划自己的活动。
更重要的是,不要因厄尔尼诺可能对农业、水以及经济等造成影响而恐慌,这种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有所预防就可以把灾害减轻到最低限度。应对这次厄尔尼诺,全世界和各国政府都会制定相应对策以减轻其带来的灾害与损失,积极应对粮食安全等问题。
记者:对于厄尔尼诺的发生和造成的影响,气象部门以及农、水等部门在国家层面需采取哪些措施进行应对,您有何建议?
丁院士:由于厄尔尼诺事件引起的气候异常是一个长达近1年至2年的持续过程,所以必须有长期的预防措施,尤其对干旱引起的可能灾害要多方做好准备。同时,也必须注意厄尔尼诺时期引发的多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持续性暴雨、洪水,低温冷害,持续性高温热浪天气以及台风灾害等。对此各部门要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尤其是中长期预报,特别是气象和海洋部门。由于可能出现范围较大的群发性灾害,还应加强农、林、水、能源等部门的协调和多部门合作,制定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灾害的预案,共同防御可能发生的多种形式的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