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陈君石:如何看待白酒中的塑化剂?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4-07-24

【 字号   】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陈君石 时间:2014-07-20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白酒产品中塑化剂风险评估结果》,塑化剂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国人对塑化剂的认识可谓是一波三折。

 

    国人最初开始关注塑化剂是在2011年的台湾塑化剂(起云剂)事件发生后。当时,台湾有不法商家非法地将塑化剂冒充乳化剂,卖给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而进入一些饮料中。由于乳化剂的应用相当广泛,造成了一大批饮料和食品的召回和销毁。这是一起典型的食品掺假事件,属于犯罪行为,在国内引起了较大反响。此后,DEHP和DBP等塑化剂分别被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即通常所说的“黑名单”。

 

    但是,塑化剂并没有就此远离人们的视线,反而跟人们拉近了距离。2012年底,我国某名牌白酒被有关媒体爆料塑化剂(DEHP、DBP)“超标”,这让人们关注的焦点再次集中在塑化剂身上。不过,当时我国并没有制定和公布白酒中塑化剂限量标准。由于媒体大肆炒作,一时间该白酒股票大跌,并波及其他名牌白酒,造成了百亿元的经济损失。同时,由于消费者的担心,引起白酒销量下降。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更加担心。

 

    后来,经过调查发现,该白酒中所存在的较高含量的塑化剂,是从生产中使用的含有塑化剂的塑料管道、容器或其他部件中析出的,并不是人为的非法添加塑化剂。经过行业的努力,一般大企业的白酒塑化剂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虽然两次事件的焦点都是塑化剂,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两次事件的本质不一样。台湾的塑化剂事件是人为掺假,属于犯罪行为;而大陆的白酒塑化剂事件是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污染,是单纯的食品安全问题。

 

    卫生计生委这次公布的《白酒产品中塑化剂风险评估结果》指出,“白酒中DEHP和DBP的含量分别在5mg/kg和1mg/kg以下时,对饮酒者的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这是否意味着DEHP或DBP超过这个水平,监管部门就可据此判定产品不合格,就要对产品“扣留”“下架”“召回”?

 

    其实,这个指标并不能作为判断白酒产品是否合格的依据。卫生计生委在发布该评估结果时,还发布了《白酒产品中塑化剂风险评估结果解读》,明确指出:DEHP 5mg/kg和DBP 1mg/kg不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也就是说,即使抽检时发现DEHP或DBP超过这个水平,监管部门也不能判定产品不合格。

 

    那公布这个风险评价结果又有什么意义呢?对监管部门有什么用呢?

 

    这个结果并非毫无意义,它对消费者和监管者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首先,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个评估结果告诉我们,不必为白酒中可能含有塑化剂而担心,只要白酒中DEHP不超过5mg/kg或DBP不超过1mg/kg,就是安全的;但是,如果经常喝DEHP超过5mg/kg或DBP超过1mg/kg的白酒,就有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经常喝白酒,过量摄入酒精的危害更加需要引起消费者重视。由于科学家在评估中采取了比较保守的估计,如果偶尔喝DEHP超过5mg/kg或DBP超过1mg/kg的白酒,并不会造成健康危害。

 

    其次,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如果发现白酒产品中的DEHP含量超过5mg/kg或DBP含量超过1mg/kg,就说明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污染,应该进一步调查原因,同时进行整改,直至DEHP和DBP含量降低到正常水平。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白酒本身并不是什么健康的食品。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每年因为过量酒精摄入而引起的死亡人数高达300万,对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更是难以计数。对于消费者来说,过量喝白酒对健康没有任何好处,即使不用过于担心塑化剂的风险,也不能忽视酒精对健康的坏处,更不能肆意喝白酒。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