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陈赛娟、陈志南、詹启敏:应对肿瘤耐药须从基因"下刀"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4-09-29

【 字号   】

来源:中国科学报 记者:黄辛 时间:2014-09-25

 

    耐药性和治愈后复发,是导致肿瘤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在近日举行的东方科技论坛上,院士专家指出:

 

    “在某种意义上,今天新药研发的目标就是克服现有药的耐药性和延缓新耐药性的产生。”9月20日至21日,在第224期东方科技论坛上,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表示,我们迫切需要深入、系统地研究肿瘤各种耐药机理及其背后调控规律,用转化医学手段对这些指标进行临床前和临床评价。

 

    与会院士专家强伯勤、刘新垣、赵国屏、陈志南围绕“基因损伤应答调控肿瘤可塑性机制及其应用”开展深入研讨。

 

    权威数据显示,我国近20年来肿瘤呈现年轻化趋势,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走高,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全国平均每天有8550人、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肿瘤。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肿瘤的高死亡率,全国每年因肿瘤死亡病例达270万例,占我国居民总死亡人数的13%。

 

    研究表明,肿瘤的耐药性和治愈后的复发是导致肿瘤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破解这两方面的难题已成为当今世界肿瘤疾病的研究热点。通过对肿瘤发生、发展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发现,DNA的突变或是经遗传得到的缺陷基因导致这些有序的过程受到改变。

 

    “随着细胞生长复制,如同滚雪球般持续累积新突变,最终不受管制而繁殖的细胞通常会转变成肿瘤。”上海交大附属儿童医学中心顾龙君表示。

 

    在治疗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肿瘤借助癌细胞DNA突变的异质性和可塑性,在用药过程中发生演化,产生更具侵袭性的癌细胞。“由此可见肿瘤耐药性是肿瘤治疗中遇到的主要障碍和失败的主要原因。”

 

    肿瘤耐药复发机制是目前肿瘤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肿瘤细胞耐药复发受到遗传和非遗传等因素影响,特别是和肿瘤细胞内存在的基因损伤突变有关。而耐药复发机制中的调控机制是科学家关注的问题。

 

    但在与会专家看来,我国目前缺乏对肿瘤耐药复发机制的系统研究。特别是国内耐药复发研究水平低、方向分散。因此,亟须整合基础、临床资源,用最新前沿科技,从基因和细胞可塑性调控的科学高度,系统地研究这一问题。

 

    近年来,国际上,耐药机理研究正从以多药耐药和基因突变为主向细胞水平、系统化、全方位方向发展。基因损伤应答揭示癌细胞对常见化疗药物有一个细胞层面整体的适应和生存反应,即是对肿瘤耐药同时产生在基因和细胞水平的佐证。另一方面,癌症在某些基因损伤反应分支的缺陷,可能促进基因组在用药过程中的演化。

 

    会议执行主席詹启敏院士表示,本次论坛旨在通过零散观察和各类学说的梳理,寻找到肿瘤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病理、生理过程,进一步将基因损伤应答调控肿瘤可塑性机制及其应用提升为系统科学问题,进而为找到调控肿瘤耐药复发规律提供基础。

 

    此外,论坛借助从临床发现问题、从实验分析问题和从产品解决问题的方式,探讨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建立诊断快速复发病人的分子标志,进而为探索克服肿瘤耐药复发的用药策略打下基础,为相关新药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与会院士专家认为,基因损伤应答调控肿瘤可塑性机制及其应用是肿瘤治疗中的重要科学难题。他们呼吁国家有关方面,加强对这个科学问题的研究,可立国家重大科学项目来研究,并加强国内外科学家的联系。积极促进各科研单位的交叉合作,协同创新,力争在肿瘤基因损伤反应与耐药性等研究领域取得更多突破。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