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杜祥琬:把垃圾资源用起来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5-02-04

【 字号   】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杜祥琬 时间:2015-01-16

 

    每天,每个人都在生产着垃圾。“垃圾围城”“垃圾填埋”“垃圾焚烧”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公共事件总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当国人正为如何处理垃圾发愁时,有些国家却视之为一种资源,正在变废为宝。

 

    据我国驻瑞典大使馆提供的数据,在瑞典,通过回收再利用、生物技术处理、焚烧处理和掩埋四种方式,垃圾可以实现99%循环再利用。其中,多数被转化为能源或电力。不仅如此,为了低成本获取资源,瑞典还向邻国买垃圾。这说明,垃圾资源化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垃圾大国。全国每年产生的大量垃圾,很多都被简单焚烧或填埋于地下。埋在地表层下的垃圾,其有机成分发生分解时会产生大量硫化物以及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而简单的垃圾焚烧则会产生PM2.5、PM10、二恶英等有害物质,进而引发环境污染甚至社会问题。

 

    当下,减少污染、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改变能源结构和提高气候恢复能力是当务之急。如果通过创新技术将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不仅不会污染环境,还能产生低碳能源,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例如,垃圾中能提取出诸如沼气或乙醇等能源,而这仅仅是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的效益之一。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天然气,计划2030年将供应量提升到5500亿立方米,而有专家估计我国仅生物质能源的潜力就能达到约3000亿立方米。因此,将垃圾中的生物质做成气体能源的工作值得重视。

 

    如今,欧洲不少国家垃圾资源利用化率已达90%以上,亚洲的韩国和日本则坚持经济性和社会效益并重,得到了普遍认可。

 

    而在我国,垃圾资源化利用虽没有形成规模化效应,和上述国家尚有一定差距,但“星星之火”已经燃起。我曾经参观过江苏镇江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隔着透明的玻璃墙,看到吊车将垃圾放入炉火中进行燃烧后转化成能源,厂区中却闻不到一点异味,这比瑞典做得还好。此外,有中国“银都”之称的湖南永兴对来自各地的32类废弃冶渣再利用,每年回收黄金7吨、白银2000多吨……

 

    这些成功案例说明,中国进行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潜在条件已经存在,而且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工作基础。目前,国内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已经有10多万家。仅就2013年为例,废钢铁、废塑料、废有色金属等七大品种回收量接近1.6亿吨,回收量和回收总值分别比2000年增长约3倍和12倍……

 

    废弃物分类资源化利用的水平和规模是生态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垃圾分类资源化可以发展成跨越厨余、电子、建筑、工业、农林和生活等六大领域的产业链条。“十三五”期间,把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合适时机,中国必须过这个坎。

 

    针对我国的现状,政府要转变职能,主要负责标准制定和全程监督,具体项目可以交给市场。例如,对于废弃物的“责任延伸制度”,政府制定这个制度,就是要规范企业对其生产的废弃物跟踪到底的生产行为,将外部成本转化为内部成本。

 

    不仅如此,政府在营造好的投资环境方面还需努力。由于目前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并不高,这非常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在废弃物分类资源化利用方面,我认为还需要加大公众参与度。在开展任何项目时,政府都应当将公众考虑其中,例如,一些地区可以尝试组建由公众、企业、官员、专家共同组成的调解委员会,作为常设机构。

 

    每一位公众都和垃圾及其资源化利用息息相关,如何有效提高公众的废弃物分类处理意识?宣传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比如,浙江省余姚市东风小学的做法就非常令人赞赏,值得推广。1991年,恰逢我国首次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这所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始了“环保之旅”,至今已经坚持了24年。他们开设的“节能环保课程”“带动家庭共同行动”“创建易拉罐爱心工程”“实施绿色评价机制”等做法很好,尤其是传统项目“携手‘1+6’,呵护我地球”系列宣传活动甚至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

 

    这个项目的具体做法是师生共同组成手拉手护卫队,每一个学生,要求带动6个以上家人或邻居参与节能环保活动,从而带动周围群众的节能环保意识。2011年4月,应第六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邀请,手拉手护卫队队长方涵同学发表了《携手1+6,呵护我地球》主题演讲,得到了热烈的掌声,联合国前秘书长及高级代表为她颁发了“全球绿色环保小卫士”奖杯。

 

    这个事例说明,宣传教育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用。如果每一位公民都能提升环保意识,那么星星之火,必能燎原,我对我国废弃物分类资源化利用的前景充满了希望。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