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王辰:以科技创新引领卫生健康事业新发展

来源:办公厅宣传与政策研究处   发表时间:2020-11-13

【 字号   】

来源:人民日报    日期:2020年11月13日

 

原标题:以科技创新引领卫生健康事业新发展(人民观察)

 

王 辰 吴沛新

《人民日报》(2020年11月13日第09版)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列为科技工作的“四个面向”之一。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推动,保障人类健康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四个面向”既为我国科技发展明确了新坐标,也为我国医学科技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中,“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提出,充分表明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已经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定决心。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卫生健康事业始终与国家整体战略紧密衔接并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在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方面下大功夫、真功夫。

 

    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科学技术发挥重大作用,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支撑。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顽强拼搏、英勇奋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等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中国医学科学院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在病原确证、基因溯源、医学实验动物模型建立、核酸检测、患者诊治、药物与疫苗研发、建设方舱医院决策支持等方面多向发力,作出了积极贡献,在重要领域取得了数个第一。如,率先发现新冠病毒并获得全基因组序列,确认新冠病毒是本次疫情病原,是首批向全球分享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机构之一;建成首个新冠肺炎动物模型,对140多种药物和23种疫苗进行评价,突破了疫苗和药物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关键技术瓶颈;率先验证病毒经呼吸道飞沫、气溶胶、粪口、结膜等途径的传播能力,为完善诊疗方案提供支撑;率先报道新冠肺炎临床特征、临床过程和危险因素,为诊断方案制定提供依据;等等。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实践再次证明,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要尊重科学、依靠科学。

 

    当前,人民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还会持续快速增长,国家对医学科技创新也将提出更高要求。与之相比,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形成整体优势,在医学科技创新的能力与产出、体系与机构、投入与支持等关键方面还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在:基础研究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亟待加强,科技资源统筹机制和自主可控的创新体系有待完善,医学科技创新投入与投向的引导性仍需提升,等等。我国医学科技在总体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上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离为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强有力支撑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要求我们遵循医学科技创新规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新型国家医学科学院,使各类创新主体有效联动,形成研究领域完整、学科体系完备、转化平台完善的协同创新网络。新时代,我国医学科技工作者肩负着更大的使命,需要有更大的担当。

 

    强布局。健全科研布局,需要整合国家最优医学研究资源,按照国家战略需求,采取“中心+网络”的建设方式,进行优化组合、系统集成,实现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护理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卫生管理与政策等重要医学学科领域的全覆盖。将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医学领域国家实验室组建相结合,围绕服务国家目标的重大科技命题持续攻关。同时,坚持开展长周期、高难度研究,培育立于全球医学科技前沿、可承担国家使命的创新战略力量。

 

    创机制。当前,我国医学科技创新还面临一些体制机制弊端的制约。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要求我们在尊重医学研究特殊性和专业性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推进设置合理的医学学术与研究体系。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要在载体平台上下功夫,如构建能够引领统筹国家医学研究大格局的国家级医学研究机构,开展高水平战略与政策研究,为国家医学科技发展提供战略、业务和组织保障,并能够承担引领我国医学科技创新的职能。

 

    重投入。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需要加大投入,这个投入是全方位的,不仅有经济上的投入,还有人才队伍上的投入。应当看到,世界医学科技迅猛发展,对人民健康、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影响日益显著。这些客观情况要求我们的投入是动态的、连续的。可以设立常态化国家医学健康科学基金,重点支持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转化医学研究以及基础性科研工作,进一步提升医学领域科技投入在国家总体科技投入中的占比。

 

    现在,筑牢人民健康的堤坝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医学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责任,在构建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引领推动健康产业发展、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上作出应有贡献,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作者分别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

 

    原文: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0-11/13/nw.D110000renmrb_20201113_2-09.htm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