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科技创新要解决“真问题”

来源:办公厅宣传与政策研究处   发表时间:2023-09-21

【 字号   】

来源:光明日报    2023-09-12    作者:聂建国

 

    【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

 

    创新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但是,盲目创新不可取,更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一定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不唯他、只唯实”。

 

    高校科技创新要走实走深,解决真问题。那么,何为创新的“真问题”?

 

    以结构工程为例,从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具体且实际的现实问题,或者在有潜在应用需求的瓶颈问题中,提炼出具有深刻理论意义和广泛应用价值的科学问题,由此产生的科技成果可以指导并引领一大批类似工程的实践,从而达到“源于工程、服务工程、高于工程、引领工程”的目的。这种在实践中凝练并解决的问题即是“真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木工程持续快速发展。对于不断涌现的各类大型复杂结构,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结构形式和建造技术,就容易导致构造复杂、施工困难、耐久性低等问题,甚至存在潜在安全隐患。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正是在解决土木工程领域“真问题”的实践中,完成从“冷门”到“热点”的转变和突破。

 

    实践,不仅是创新的源泉,也是检验创新成果正确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标准。

 

    建造优质工程,就像谱写一首流传百年的歌曲,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岁月的侵蚀。受材料、结构、技术和理论水平的限制,任何工程难免存在局限甚至不足,这需要工程师对既有理论和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

 

    因此,对于每一项工程,不仅要重视设计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更要重视实践的可行性。如果无法施工,即使有再好的构想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那么,如何在实践中把握创新的方向?

 

    我认为,首先,在战略上要具备洞察科学前沿的前瞻眼光,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和毅力,坚持做到“不赶时髦、不随大流、不凑热闹、不凑数量”。

 

    工程科技研究和创新的目标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促进行业进步,因此只要是有利于国家安全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具有实际科研价值、工程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研究方向,都值得尝试。特别是针对制约国家创新发展的重大科技瓶颈问题,要优先组织开展相关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切忌“一山望着一山高”,盲目跟踪“热点”,更不能一味认定“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丧失独立思考和自信。

 

    其次,在战术上要注重传承和积累,敢于批判与质疑。批判和质疑是科学精神的精髓,更是科技工作者创新的基础。要多做“科学中的粗活”,从小事做起,最后才能做成大事。

 

    结构有形,创新无限。科技工作者应该将“顶天”与“立地”相结合,既要瞄准学科前沿,又要解决实际问题,唯有如此才能为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撑,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聂建国,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

 

    原文: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7106b049163e40608abc4fd82318d70c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