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师昌绪:和侯老在一起的日子

来源:光明日报 第07版   发表时间:2012-04-06

【 字号   】

  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1962年,那时他在从事航空煤油的国产化工作,遇到金属腐蚀过不了关的难题,于是他率队到了在沈阳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在座谈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侯祥麟先生。因不是同行,交往很少。一直到了1983年,侯先生被任命为石化总公司“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首席顾问,我受聘为顾问委员会成员之一。从那时起,通过研讨会和到外地参观,我们逐渐熟悉起来。当然,更多的接触是在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以后,我是副主任之一,侯先生是委员会成员。他对基金委员会的方针、政策和运行发表了很多宝贵意见,还承担了一项具体任务——“材料自然环境腐蚀规律的研究”。这是一个重大项目,当时我国正值体制改革,有些部门被撤销,其所属腐蚀领域处于无人管状态,科技人员失散、样品丢失严重。课题的负责人向我推荐侯老,因为他威望高,对石油管线的土壤腐蚀十分关心。为此,我到他的住处请他出山,他答应了,并在课题运行中提出了很多影响深远的意见。
  成立工程院的倡议始于1981年,当时并未成功。1992年8月,张光斗、王大珩、侯祥麟、张维、罗沛霖和我聚在一起上书党中央和国务院,再次建议成立中国工程院。经过曲折的筹备过程,终于在1994年实现了。
  1993年,何梁何利奖的评审,侯老被提名为成就奖之一。在过去,成就奖一般是给从事基础研究的著名科学家,对工程技术人员存在异议。作为18名终评委员之一,我负责介绍。为此,我仔细阅读了他过去的成就和对我国科技进步的影响,最后推荐获得成功,也为此打开了何梁何利成就奖授予工程技术人员的大门。
  2005年9月16日,国务院为了表彰侯老的业绩和模范作用,温家宝总理出席在人大会堂召开的大会。我有幸作为四个报告人之一介绍侯老的高尚品德和突出业绩,侯老当场也作了发言,使我深受感动,那年他已93岁。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