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科技界召开学习侯祥麟科学精神座谈会

来源:科学网   发表时间:2012-04-17

【 字号   】

  4月4日是我国著名战略科学家侯祥麟诞辰1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为我国石油化工学科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3月31日,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召开“学习侯祥麟科学精神座谈会”。与会者缅怀了侯祥麟的光辉业绩,回顾了他为我国工程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报摘登座谈会上的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受总理之邀“老帅出征”
  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 徐匡迪
  我与侯祥麟院士相知较早,改革开放后上海金山石化要引进成套设备,产品升级,提高产能,他曾随同国务院领导,以副部长和专家身份前来听取汇报和参与审议。当时,我是上海市计委主任,忝列末席。
  侯先生讲话的内容早已淡忘,只记得先生操一口广东官话,语气平和,意简言赅,对项目是支持的。给我的印象是他一点也没有中科院院士、留美专家和副部长的架势,更像一位儒雅、慈祥的学者和长辈。
  真正与侯老有直接交往则始于1995年我当选工程院院士之后,因为两人同在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在会间休息、散步、交谈中自然就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那时我已知道,他在1944年去美国留学前就是中共地下党员,就怀着崇敬的心情向他讨教解放前参加学生运动、进而入党的经历。他却带着微笑幽默地说:“我这个人不是在激烈的革命斗争中认识到要参加共产党的,我是在圣约翰大学图书馆中借了英文版的《资本论》、《反杜林论》,躲在亭子里攻读两年后才下定决心去寻找党的……当时党是秘密的,共产党员也不写在脸上,因此我找了很久、很苦……”
  这使我大为惊愕!也引发了我的深思:原来一个真正有理想、有信念的共产党员,是要有深刻、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那时,我心目中的侯老已不仅仅是一位化学、化工的高级专家,还是一位能读通艰深的古英文《资本论》、《反杜林论》,并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道路的知识界前辈!我个人以为,这样的党员在我们党内也是极少、极为可贵的。从此我对侯老更多了一份景仰。
  我与侯老真正短期共事、具体了解他深邃的学养和缜密的思维方法却是在我2001年底调到工程院工作以后。那是2003年3月下旬,北京城正受SARS瘟疫的肆虐。一天深夜11点多钟,温总理来电话谈及国家领导十分忧虑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可持续供应问题,希望工程院能组织一个战略咨询研究项目,在电话中他提到了几位这方面的领军人物。最后他说:基础最扎实、全面,最了解国内外油、气情况,最具战略眼光的当数侯祥麟先生,就是他已是91岁高龄,不知近来身体情况如何。并当即决定周六上午要我陪同他亲自去侯老家拜访,如身体允许就请他挂帅。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北京早春天气,在侯老家的会客室,总理拉着他的手亲切交谈,听取他的意见。关于我国油、气的可持续供应问题,侯老明确地说了三点想法:一是要立足于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石油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现在买得到,不但要买,而且要买些作储备;二是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不断提高我国可采油、气资源的储量,以应对国际能源市场的风云变幻,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三是对现有油、气田的开发要科学、合理实现可持续开采,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单纯追求产量“吃干榨尽”。
  短短不到15分钟,随着侯老的娓娓道来,总理不断地点头称好,当场决定请他“佘太君挂帅”,担当“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总课题组的组长。
  从那时起短短一年时间,随着每月两次的课题、研讨汇报会,我对侯老的认识也逐步加深。他深谋远虑的战略意识,运筹帷幄的科技统帅才能,淡泊宁静的为人风范,都使我终身难忘。
  平凡人的不平凡事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李静海
  侯祥麟从青少年时代起就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把奉献国家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要求。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七十年如一日,始终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想国家之所想,学国家之所需,急国家之所急。
  新中国成立不久,侯祥麟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回国参加建设,开始和石油科技人员白手起家发展新中国的石油化工业。新中国石油科技事业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以侯老为杰出代表的石油科技工作者自强不息的奋斗史。50年前由侯老带领一代石油科技人打响的石油国产化战役的场面至今仍催人奋进。
  在2005年9月16日举办的侯祥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温总理说,侯老最常讲的两个字是平凡,但是平凡中有不凡的事迹,侯老的先进事迹今天回想起来仍然深受感动,侯老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品格都是我们年轻人一辈子学习的榜样。
  侯老说话不多,但实事求是。侯老作为我国炼油技术的奠基人和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组织领导了大量科技攻关和政策调研,为国家石油工业领域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创新精神体现在科研、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侯老早在1960年提出中国的炼油工业一定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实现炼油技术的国产化才能不受制于人。通过不懈奋斗,实现了“五朵金花”的绽放。
  侯老一生始终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2003年,91岁高龄的侯老仍接受温总理的委托,主持启动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为我国能源发展及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侯老是功勋卓著的石油战略科学家,在立足本职工作和我国科技发展的客观实际基础上,提出了许多事关国家科技进步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建议。新中国石油化工发展的历史几乎每一个重大的决策后面都有侯老的名字。
  侯老多次参与国家和部门发展规划的制定、协调和实施,从国家能源战略、科技体制改革,到技术发展与引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人才培养与使用,他都积极建言献策。
  侯老一生忠诚党的事业,为我国炼油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侯老积极筹建奖励基金,支持国家教育事业和石化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他为地方政府兴办教育事业无偿捐献,将荣获的马太依国际奖奖金悉数捐献,用于国家购买国外科技图书的专项基金。侯老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仰。
  “民族脊梁”式的科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大东
  侯祥麟在石油化工领域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他曾经长期担任石油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前身,简称石科院)院长。我1962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到石科院工作,曾有幸先后以课题组长、研究室主任等身份与侯老共事。他是我的前辈,我的导师,无论是做人、做事,都给过我很深的教益。作为一个科学家,他严谨细致、高瞻远瞩,具有广阔的视野和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作为一个领导者,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淡泊名利、心中无私。对晚辈和下属,既严格要求,又谆谆教诲,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
  1991年我担任石科院第六任院长,与侯老的接触机会就更多了。在与侯老几十年的相处中,我感到他是那种被称为“民族脊梁”的人民科学家的典型代表。侯老一生钻研炼油技术,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更不是为了写论文、获奖而研究,他的研究目标就是国家需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国家一直对中国实行禁运,中国飞机所用航空煤油完全依靠苏联进口。随着中苏关系恶化,航空煤油进口越来越少,中国的飞机面临飞不起来的危急局面,国防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党中央对此高度关注。
  当时,侯老担任石科院副院长,负责炼油技术开发工作。侯老全身心地投入到航空煤油的技术攻关中。他带领6个研究室的科研人员,与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加强合作,经过无数次的努力,试验终于获得成功。侯老带领科技人员研究的航空煤油添加剂成果被列为国家级成果。
  上世纪60年代前后,研制“两弹一星”是国家的战略任务。1959年,国防科委向石油部及石科院下达紧急任务:为配合航空航天和核工业需要,必须尽快研制出多种特殊润滑油脂。那时正赶上国家困难时期,大家饿着肚子,但毫无怨言。由于试验中需要接触氟元素,侯老率领科技人员,冒着中毒和爆炸的危险,反复试验,终于在1962年至1965年间,先后研制出一系列高精尖特种润滑油品,满足中国“两弹一星”发展的特殊需要。
  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发现了大庆油田。1962年10月,石油部确定了要集中各方面的技术力量,独立自主开发炼油新工艺、新技术,主要是:流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以及有关的催化剂和添加剂等5个方面的炼油新技术。这5项技术也被称为炼油工业的“五朵金花”。
  “五朵金花”炼油新技术先后开发成功,使我国炼油工业很快接近当时的世界水平,炼油能力快速提升。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炼油能力已经是解放初期的100多倍,中国可以自己生产所需的全部油品了。
  1982年,侯老离开领导岗位后,又开始了他科技人生中另一个“黄金时代”。侯老常说,我是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公司的顾问,我这个顾问是既顾又问。事实也正是这样。
  乙烯是石油化学工业的龙头,而我国乙烯生产原料石脑油短缺,制约了乙烯工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侯老提出:以重油为原料,通过催化裂化技术多产丙烯和乙烯。这一创新思路,解决了乙烯生产中只能吃“细粮”不能吃“粗粮”的原料瓶颈问题,对石化工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侯老的建议得到业内专家的普遍赞同。
  1987年年初,侯老得知该项目探索试验出现好苗头,亲自到试验现场,深入了解和指导,大力给予扶植。此后,这项技术研究很快取得成功,侯老高兴地为这项技术命名为“催化裂解”。这项研究成果引起国际石油化工界的重视,一些专家预言,催化裂解技术将为世界石化工业开辟一条新路。果然,这项技术很快在中国、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获得多项专利,并获得中国专利创造发明金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后来,这项中国独创的技术还出口到泰国,成为我国第一套出口的成套炼油技术,至今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项技术与乙烯裂解炉等4项石化新技术,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新的“四朵金花”。
  自主创新的科技统帅
  中国工程院院长 周济
  上世纪40年代,侯祥麟受党组织委派,漂洋过海,异国求学,为建设新中国积蓄力量。在美国求学期间,他组织爱国留学生社团活动,动员一批留学生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百废待兴,国家急需石油。祖国的需求就是命令,“我为祖国炼石油”成了侯祥麟和他的战友们的使命和责任。他们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白手起家,筚路蓝缕,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在炼油技术的多个关键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实现了新中国油品自给,中国从此结束了“洋油”的历史。侯老回忆说:“我们为了冲破外国封锁,发展我国自己的炼油技术,甘愿献出一切,这是为了祖国的振兴,为了使我国不受外国欺凌,这是爱国主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石油化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这个成就,是自主创新的辉煌成就,是艰苦创业的辉煌成就。在这个伟大的历程中,侯祥麟带领广大科技人员,自主创新,攻坚克难,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攀登了一座又一座科学技术高峰。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领导解决了喷气燃料对航空发动机火焰筒烧蚀问题,研制成功航空煤油;领导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和超音速飞机急需的特种燃料和高端润滑油品。上世纪60年代,他领导了流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和新型催化剂及添加剂等5项炼油技术的成功开发,“五朵金花”迎风怒放,使中国的炼油技术很快接近世界水平。此后,他一直强调原始性创新。他深知,我国石化科技几十年来走过了一条由跟踪、模仿,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必须以自己开发的技术为主,坚持走自己的路。80年代,他倡导和支持了催化裂解新工艺、乙烯裂解炉等4项新技术的研制和产业化,创造了新的“四朵金花”,走到了世界石化工业的前列。
  侯老是一位卓越的工程大师,是自主创新的科技统帅。现代科技工程往往是宏大而复杂的大系统工程,需要组织大批的科技专家和千军万马,侯老把大家紧密团结在一起,协同攻关,成功地进行了有组织的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创造了石油化工工程科技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翻开新中国石油化工发展的史册,几乎每一个重大决策里面都有侯祥麟的贡献。侯老与张光斗、王大珩、张维、师昌绪、罗沛霖共6位院士一起倡议成立中国工程院,为工程院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经过18年的发展,中国工程院正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性重要作用,这样的发展成就也得益于侯老当年的远见卓识和战略谋划。
  侯祥麟参加了新中国历次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的研究制定工作。2003年,他在91岁高龄还“老帅出征”,主持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科学分析了我国和世界油气资源的现状及供需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油气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原则、战略措施和政策建议。这次战略咨询,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评价,为中央的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也成为思想库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工作的成功典范。
  侯老常说,攀登科技这座高峰最好用的工具就是严谨务实、锲而不舍。他数十年如一日奋战在工程科技的第一线,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崇尚实践,求真务实。对工程重大问题,他总是深入实际,80多岁时还亲临现场,爬塔台,看设备。侯老说话不多,但从不说空话、说套话,尤其是敢于讲真话,敢于直言。侯老特别强调“过人的勤奋,执著的追求”,他说:“每天工作8小时当不了科学家”,科技人员要搞出成绩,要艰苦奋斗,要真抓实干,要全身心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
  侯老治学严谨,对工作极端负责任。他要求实验和研究中的每一项数据、每一种分析、每一个预测必须做到数据准确,论据充分,材料可靠。他说,搞科学研究不能有一点疏忽,不能大概,不能基本怎么样,不能差不多,这都是不行的,要搞就必须百分之百。
  侯老常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的事情也是平凡的。”温家宝总理深情地说:“侯老最常讲的两个字是‘平凡’,但是在平凡中有不平凡的事迹。”
  立德 立功 立言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谢克昌
  侯祥麟院士是一位功勋卓著的石油战略科学家。作为我国炼油技术的奠基人和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他以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组织领导和指导了大量科技攻关,为国家填补了石油石化领域的许多重大科技空白,解决了石油石化产业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他胸怀祖国的科技事业,前瞻世界科技发展的未来,提出了许多事关国家科技进步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建议。
  2003年5月,侯老以 91岁高龄受温家宝总理委托,主持启动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历经一年多的调查研究,他从前瞻性、战略性的高度,科学分析了我国和世界油气资源的现状及供需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原则、战略措施和政策建议。2004年6月2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国务院办公会议,听取了项目研究成果的汇报。侯老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并受到温家宝总理和与会者的肯定和赞扬。而此时,侯老的夫人李秀珍病情危急,已处于弥留之际。虽经全力抢救,但仍不幸离去。侯老悲痛万分,但并没有被悲痛所击倒,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以出乎人们意料的坚强意志,继续开展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项目的后续研究,聚焦于2020~2050年我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问题。受侯老这种“老骥伏枥,心系祖国”的精神激励,中国工程院相关领域的院士及有关专家同侯老一道,用两年时间圆满完成了后续研究工作。实践证明,“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研究成果对制订我国能源领域有关发展规划,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记得是刚过2006年春节,侯老约请我到他家中专门听取了我对甲醇燃料的认识和看法,并就其认为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看法。他指出,可以进一步组织系统研究,在山西等有基础但无油的地方推动发展。他敏捷的思维、清晰的记忆、流畅的谈吐,很难让人相信他已经有94岁。
  从中国工程院长期开展咨询研究工作的经验来看,重大咨询项目要想取得成功,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要由久经考验的战略科学家统率并发挥领军作用,如侯老主持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钱正英院士主持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等重大咨询项目。这是因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战略咨询必须是客观求实、严谨科学、现实可行、高瞻远瞩的,而侯老等战略科学家正是具备这些科学精神的。在当前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需要众多像侯祥麟院士这样的战略科学家,需要千千万万像侯祥麟院士这样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